帆鳍鲉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名片:

帆鳍鲉

帆鳍鲉

中文名:
帆鳍鲉
观赏鱼类:
俗名:
狮子鱼、黑虎
食用鱼类:
英文名:
是否有毒:
科目英文:
Scorpaenidae
经济鱼类:
科目:
鲉科
最大长度:
15 cm
命名者:
(Cuvier, 1829)
栖息深度:
1-78公尺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极侧扁;头小,背缘近于垂直或略凹,上方无棘或棱脊。眼小,眼间隔凸出。体具小形而埋于皮下之圆鳞。背鳍单一,起点于眼前缘之上方,具硬棘 XVII,第II棘最长,第II至IV间特高而形成帆状,软条数 7,最末根软条有膜与尾柄相连;臀鳍基底短,基底长小于腹鳍起点与臀鳍起点间之距离,具硬棘 III,软条 5。体几乎单一褐色,体侧或各鳍有暗色细而短的条纹或斑驳;头前部白色;各鳍缘亦为白色。

栖息环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舄湖

渔业方法

小型鱼类,除学术研究及水族观赏外,不具食用价值。

地理分布

帆鳍鲉

帆鳍鲉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安达曼海到斐济,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台湾南、北部及各离岛均有分布。

特征

帆鳍鲉

帆鳍鲉

本鱼体延长,侧扁。头短钝,背缘近垂直或略凹,上方无棘棱。齿绒毛状,上下颌、锄骨及腭骨均具齿带。体被细小圆鳞,埋于皮下。背鳍连续,起点在眼前上方,鳍间无缺刻,最后鳍条一部份与尾鳍相连。体呈浅褐色到深褐色,鼻及前额有白斑,体长不超过10厘米。

生态

帆鳍鲉

帆鳍鲉

常栖息于礁穴内,有时亦出现于潮池或碎砾石堆上,会躺在礁石上模拟成枯叶状,伺机捕食小鱼或甲壳类,亦可迷惑敌人,以避免危险。各鳍鳍棘亦具毒性。

经济利用

帆鳍鲉

帆鳍鲉

无食用价值,一般皆做下杂鱼,偶会在水族馆看到。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