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嗜碘阿米巴滋养体直径6~25μm,平均10μm,细胞核较大,核仁大而偏位,外围有一层染色较浅的颗粒,无核周染色质粒。滋养体在肠腔内二分裂增殖并营共栖生活,以细菌、酵母等为食。包囊5~18μm,平均10μm,形态变化较大,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卵圆形,包囊经碘液染色后可见有很大的棕色的糖原泡,边缘清晰,故而得名。成熟包囊仅有一个核,常被糖原泡推向一边(图10-7)。在未染色或铁苏木素染色时,糖原泡呈空泡状。包囊特殊的糖原泡和核构造特征有助于与其他阿米巴鉴别。本虫分布广泛,但在粪便中的检出率偏低。我国平均感染率为0.559%。
有大而明显核仁的胞核,其与核膜间绕有一层几乎无色的颗粒,这一结构是鉴别的主要特征之一,无核周染色质粒,胞质内含粗大的颗粒和空泡。偶见很大的糖原泡。包囊直径5 ~20mm,成熟包囊仅有一核。主要特点是胞质含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的糖原泡,常把核推向一边,被碘染成棕色团块,
为泡状空隙。曾引起2例脑膜炎误诊,但最终由免疫染色证实为耐格里阿米巴感染,故应注意鉴别诊断,但一般鉴别诊断并不困难。两者所分布的组织不同。布氏嗜碘阿米巴包囊仅有大的糖原泡,可与其他肠内阿米巴鉴别。但结肠内阿米巴时可含小的糖原泡,微小内蜒阿米巴亦有小的胞核,应注意鉴别。本虫分布广泛,但在粪便中检出率偏低,在巴西农村仅为2.3%,阿根廷儿童中仅为0.5%。我国平均感染率为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