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埔姜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名称

山埔姜。

别名

埔姜、埔羌(潮汕)、五叶铺姜(汕头普宁)、五爪埔姜(海丰)、五指柑、布荆布惊(广州)。实名士蔓荆子(潮安)。

形态

本品为马鞭草科牡荆属黄荆。生于山野村庄路穷旷地。叶对生,具长叶柄,掌状复叶,小叶五枚,间有三枚,小叶片披针形,长三、四寸,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花枝小叶全绿,背面被灰色柔毛。夏秋顶生圆锥花序,花朵多数,花冠淡紫色,唇形五裂,萼杯状五裂。结小球形核果

性味

味辛微苦甘,气香,性温,无毒。

效能

内服消风散气解暑利尿;外用祛风去湿,入肝肺经。
主治:伤暑发热,泄泻,预防中暑,伤水脚痉,胃寒作痛,妇人产后头风;外洗风湿痉痛,皮肤风肿。子也治子宫脱垂。
单方验方:
1、治感冒:山埔姜、香茅草或青蒿各适量,共捶烂,水煎洗澡,每天2-3次。
2、治伤暑头痛发热:山埔姜叶30克,水煎冲红糖服。
3、预防肠炎、治痢疾、中暑:山埔姜嫩叶适量,晒干,每日5-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4、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山埔姜根、五加皮各30克,枸骨根2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5天。
5、治风寒泄泻:鲜山埔姜叶3克,鲜算盘子叶4克,鲜樟树嫩叶2克,水煎服。
6、治中暑腹痛、受寒胃痛:山埔姜子(去壳)适量,晒干,研末,每次6-10克,开水冲服。
7、治妇女头风痛:山埔姜根30克,煮瘦猪肉,饮汤吃肉。或山埔姜叶适量,敷于太阳穴上,每日换药1次。
8、治细菌性痢疾、肠炎、消化不良:山埔姜子500克,酒曲30克,白糖250克,先将前两味炒黄,共研末,加入白糖搅匀,每日服3-4次,每次6克,连服3-5天。
9、治脚癣:山埔姜嫩叶适量,捶烂,临睡前夹入脚趾间,维持1晚。
本品内服常用量根、叶生品15-30克,干品9-15克。枝、叶外用适量,子内服9-30克。内有实热者忌服。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