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柴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入药部位

枝叶、果实。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活血止痛,祛风解毒。

主治

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癣疮。

相关配伍

治癣疮:山胡椒煎水外搽。(《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搽;或捣敷。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多作外用。内服中毒易引起呕吐,大便次数增加,多尿,神经中枢及运动神经末梢麻痹,肌肉痉挛。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常绿或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8-16米;枝淡灰褐色,无毛;冬芽长卵圆形,淡红色,无毛。叶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8-10厘米,宽4-5.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圆或心形,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近于无毛,中脉在表面下陷,在背面凸起,侧脉羽状,在表面明显,脉上多少被毛;叶柄长4-9毫米,无毛。总状花序长5-10厘米,着生叶腋,近基部有2-3枚叶状苞片,小苞片早落;花序轴上微被柔毛;花梗长约6毫米,近于无毛;花萼深5裂,裂片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1毫米,外面近于无毛;花冠圆筒状,长约8毫米,径约4.5毫米,外面疏被柔毛,上部浅5裂,裂片向外反折,先端钝圆;雄蕊10枚,花丝线形,长约4毫米,顶端有2枚芒状附属物,中下部疏被白色长柔毛;子房近球形,无毛,花柱长约6毫米,柱头头状,略伸出花冠外。蒴果球形,直径4-5毫米,缝线增厚;种子短线形,无翅。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700-2800m的林中。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活血,祛瘀,止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

药理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珍珠花叶中含毒性成分泪木毒(lyoniol)A[1],泪木毒(lyoniol)D[2],还含有槲皮素(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3],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圣草素(eriodictyol),落新妇甙(astilb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4]。嫩芽中含有金丝桃甙,左族表儿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以及微量的木犀草素(luteolin)和芹菜素(apigenin)[5]。从其木质部提取物中检出左旋表儿茶精[5]。
[1-4]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