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病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预防

预防“季节病”,四种人要特别注意:

冠心病

1.有冠心病史的人遇天气骤冷,极易导致血管痉挛,心肌出血,引发心肌梗塞。
防护措施:要注意保温。洗澡前,用取暖设备对卫生间进行“预热”;对寒冷适应性较差的人,定时服用常效异乐啶等常用药物可有效扩展冠状动脉;一旦发生可疑的心绞痛,要马上进行家庭急救,将硝酸甘油片或麝香保心丸含在舌下,然后再打急救电话。

老年人

2.老年人遇气温骤降或冷暖不均引起感冒,容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
防护措施:注意保暖的同时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多到室外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史的患者

3.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当天气骤冷,血管收缩,血管血压普遍比夏天时高,脑血管容易破裂导致脑出血。
防护措施:经常要自测血压,做到一天多测。水银柱血压计和臂式电子血压计较稳定,适合家庭使用;坚持服药,让血压降到理想水平,收缩压要在12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要在80毫米汞柱以下。

胃溃疡患者和生活没有规律的人

4.胃溃疡患者和生活没有规律的人,受冷会使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导致胃病发生。
防护措施: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合理调节饮食,同时要保持上腹部的保暖。

注意

早年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同事中有位冠心病患者,在夏日里,生活、工作与常人没区别,甚至参加单位集体劳动时也不比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差,令人无法相信他是位严重的风湿性冠心病患者。但每当秋去冬来,他突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咳嗽不停,特别是每当有强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之日,身穿棉衣,围着取暖的火炉,他也冷得簌簌发抖,脸色发青,气喘不停。可是,每到次年春光明媚的季节,他又能正常工作学习了。这种现象称之为气象病或季节病,属于医学气象学所研究的范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以及部分皮肤疾病等患者,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所以,人们常称他们是活的“气象预报员”。现今已证实的季节病和气象病数以百计,几乎包括临床的各种疾病,足见这种病之普遍。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如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冬春季多见,夏季很少;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立秋时节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翌年3月;幼年型糖尿病7至8月发病率最低,而11月则显著增高;妊娠中毒症以每年的4至9月发病率最高;精神抑郁症患者冬季严重抑郁,夏季则变为狂躁。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在三天前预感天气的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更为敏感。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的俗谚“菜花黄,痴子忙”,说的也是在每年春末夏初的季节转换时节,是精神病的易发期。气象病,主要指与各种气象变化有关的疾病。既然是与气象的变化有关,这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如果能掌握好这些疾病的季节性发病规律,预先知道什么季节、什么气候容易发生什么疾病,那么对及早预防是十分有利的。目前,国内许多气象台在编发天气预报时,大多都开展了这种和气象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预报内容、被称之为“健康预报服务”,以此提醒患者注意防病。在预防方面《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期根”的养生原则,至今仍在应用。中医认为阳虚的病人,病性多在春夏减轻,秋冬加剧,治疗时若能在盛夏阳旺之际培补阳气。那么到秋冬就可以减轻症状或减少复发,这叫做“春夏养阳”。至于平素阴虚的病人,多在冬去春来之时头痛眩晕症状加重,如果在秋冬时服用滋补肝肾之阴的药物,则可借减轻症状复发的程度,这就叫“秋冬养阴”。当然了,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从根本上增强体质,增强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对季节病、气象病最好的预防措施。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