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野古草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
孟加拉野古草
种拉丁名
Arundinella bengalensis (Spreng.) Druce
生境
生境: 潮湿地, 路边, 平地, 山坡, 山坡草甸, 山坡灌丛, 阴湿地
海拔下限
700
海拔上限
21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东南亚地区; 南亚次大陆; 亚洲东南部; 中南半岛; 缅甸; 印度东北部
国内分布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形态特征

孟加拉野古草

孟加拉野古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被覆瓦状鳞片;须根直径约1毫米。秆高(30-)100-170厘米,直径1.2-5毫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节无毛或具白色髯毛。叶鞘常具硬疣毛或刺毛,稀无毛,边缘具纤毛;叶舌干膜质,具长柔毛;叶片长6-30(-60)厘米,宽0.5-1.5厘米。边缘粗糙,两面具硬疣毛或变无毛。圆锥花序穗状至窄圆柱状,硬而直,长6-35(-60)厘米,直径1-3厘米,分枝(2-)3-6枚对生或轮生,长不超过5(-9)厘米,常靠拢主轴,腋间具长柔毛;孪生小穗柄分别长0.5毫米及1毫米;小穗常带紫色,长3-3.5毫米,排列紧密,颖疏生疣毛至近无毛,脉上粗糙;第一颖长2.2-2.5毫米,卵形,3-5脉,先端急尖,第二颖等长于小穗,5脉;第一小花雄性,长2-2.5毫米,外稃,脉不显著;第二小花两性,长约2毫米;芒易断落,芒柱棕色,长约0.5毫米,芒针长0.7-1毫米;基盘毛:长0.3-0.4毫米,约为稃体的1/5;花药黄棕色,柱头淡紫色。花果期8-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 000米以下的平地、河谷、灌丛、山坡草地及林缘。

地理分布

产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南亚及东南亚各国均有。

应用价值

云南南部山区割取较高植丛的秆叶供建盖草房屋顶之用。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