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锯鳞鱼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孔锯鳞鱼
英文名:Shoulderbarsoldierfish
拉丁名:Myripristiscf.kuntee
通用名:Soldierfish
分类:金眼鲷目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中等侧扁,眼大,口大,鳞片大,
孔锯鳞鱼
俗称大目仔,鳃盖骨下角无强棘且鳃盖后具黑色斜带。头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纹。眼大。口端位,斜裂;下颌骨前端外侧有1对颌联合齿,上颌没容纳颌联合齿的深缺刻;颌骨、锄骨及腭骨均有绒毛状群齿。前鳃盖骨后下角无强棘;鳃盖骨及下眼眶骨均有强弱不一的硬棘。体被大型
孔锯鳞鱼
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数38-43,侧线至背鳍硬棘中间点之鳞片数2.5;胸鳍腋部无小鳞片。背鳍连续,单一,硬棘部及软条部间具深凹,具硬棘X-I,软条15-17。臀鳍有硬棘IV,软条14-16;胸鳍软条15;尾鳍深叉形。体背红色,侧线下的体侧为银粉红色;腮膜后线具宽的深红黑色带,且延伸至胸鳍基部。背鳍硬棘部之上半部偏黄色;馀鳍的上或下半部红色,其他部分色淡;另各鳍前缘为白色。与赤松毬(M.murdjan)相似,但后者的鳃盖后黑色斜带不连续,各鳍均具黑缘,且鳞片更大。

习性

属于夜行性鱼类,生活于2—55公尺海域,白天栖息在断崖陡坡或平台的凹陷洞穴中,晚上则会稍为游出礁洞觅食。从水浅的浪拂区到水深55公尺深域都是它的活动范围。以浮游动物及小型底栖甲壳类为主,是肉食性鱼类。

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之温热带海域,西起东非往南至南非的纳塔尔(除了红海、亚丁湾、波斯湾及印度沿岸以外),东至法属玻里尼西亚与夏威夷群岛,北至日本四国的土佐湾,南至澳洲大堡礁与罗得豪岛等。台湾的西南部、南部、东部、北部、东北部、澎湖、小琉球、兰屿、绿岛等海域均可见。
附记:可食用鱼。

经济利用

食用鱼,但其肝、消化道及生殖腺有累积热带鱼毒,应避免食用这些部位。

附记

可食用鱼。

英文相关

同种异名: Adioryx borbonicus, Myripristis borbonicus, Myripristis borbonius, Myripristis kantee, Myripristis multiradiatus, Myripristis phaeopus, Myripristis pralinus, Myripristis seychellensis
英文俗名: Pearly soldierfish, Shoulderbar squirrelfish, Shoulderbar soldierfish, Epaulette soldierfish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