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出来喜洋洋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大量运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罗儿”“朗朗扯光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衬词,流露出歌者的愉悦自得的心情,也使这首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同时也是一首唢呐名曲。

起源

据了解,1950年初春的一天,解放军某部文工团音乐教员蓝河在家中迎来了一位石柱客人,客人给蓝河唱了几首石柱民歌,其中一首唱到:“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朗罗),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欧罗罗)……”听着优美的曲调,蓝河赶紧记录下来,并交给了当时颇负盛名的歌唱家、文工团副团长蔡绍序。蔡绍序觉得这首民歌的曲调很好,但部分歌词还应该加工。他找到在北碚某中学教书的朋友,对歌词进行了修改,并以歌曲第一句“太阳出来喜洋洋”命名。随后,蔡绍序在当时的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小礼堂演唱这首歌并征求意见,获得了一致好评。从此,《太阳出来喜洋洋》就逐步走出石柱山乡,走向世界,成为人们百唱不厌的名曲。知名作曲家秦运梁先生指出,认定驰名民歌的籍贯,要尊重它的记谱整理地和首唱传播地。《太阳出来喜洋洋》是石柱人唱出来、蓝河先生在重庆收集整理、蔡绍序先生在重庆首唱并唱红的,因此它的籍贯应在重庆,在石柱。

发展

发展至今,《太阳出来喜洋洋》已广为流传,并于2004年被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作为该县县歌,还于2003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登上央视舞台。另外,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四川昊天影视公司于2007年联袂打造的同名电影《太阳出来喜洋洋》顺利上映。

歌词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朗罗
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吆
手里拿把罗儿/开山斧罗/朗罗
不怕虎豹朗朗扯/光扯/和豺狼吆
悬岩陡坎罗儿/不稀罕罗/朗罗
唱起歌儿朗朗扯/光扯/忙砍柴吆
走了一山罗儿/又一山罗/朗罗
这山去了朗朗扯/光扯/那山来吆
只要我们罗儿/多勤快罗/朗罗
不愁吃来朗朗扯/光扯/不愁穿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