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青地红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概述

【别 名】:紫绿果根、小罗伞
【产地】:云贵高原
【形态】: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长8~14厘米,宽2.8~4.8厘米,先端略尖,边缘微波状;叶柄长约4~8毫米。伞形花序顶生:通常为两性花;花梗长约1厘米;花白色或带红色,通常有腺点。核果球形,红色,顶部有芒刺。种子1颗。花期4~5月。果期冬季。
【生境】:多生于亚热带山间、疏林潮湿处。
【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采集】: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麻苦,温。
【主治】:舒筋活络,强筋壮骨,清咽利喉。

特性

紫背天葵「解毒消肿,
可像普通生菜一样食用」 紫背天葵)别称红背菜、观音苋、血皮菜、水前寺菜.天青地红、红蓊菜,) 0为菊科土三七属多年生宿根草本。紫背天葵以植株先端嫩茎为主食部位,含较丰富的维生素、黄酮类化合物。 医学中认为紫背天葵性味微甘辛平,具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经、血崩、咳血等疾病。所以食用紫背天葵还能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紫背天葵的烹饪方法很简单,像普通生菜一样蒜蓉炒、上汤皆可,不过紫背天葵有一种很特殊的香味,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口味。

紫背天葵及其栽培

紫背天葵别名红背菜、观音菜、血皮菜、天青地红、双色三七草和地黄菜等,属菊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营养与食用

紫背天葵以嫩梢和嫩叶作蔬菜,营养丰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98克,还含有铜、锰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B2等,其中铁含量是大白菜、萝卜和瓜类蔬菜含量的20~30倍,与芹菜等含铁量高的蔬菜相当,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将它作为一种补血的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紫背天葵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恶性生长细胞有抗效,同时还有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紫背天葵的嫩茎叶质地柔软嫩滑,风味独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集营养保健价值与特殊风味为一体的高档蔬菜。

生长特性

紫背天葵全株肉质,根系较发达,侧根多,浅生,再生能力强。株高45~60厘米,分枝性强。茎近圆,直立,叶背和嫩梢紫红色,叶面绿略带紫色,叶柄短。头状花序,花黄色,很少结籽。紫背天葵性喜温暖湿润,生长适温为20~25℃,耐高温多雨,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耐阴、耐旱、耐热、耐瘠薄,但不耐寒,10℃以下生长不良,遇霜冻即全株凋萎。在南方表现为常绿,可周年露地种植;北方只能在无霜期可露地栽培,但随着保护地的发展,也可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紫背天葵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免受农药污染,栽培容易,市场供应期长,可作蔬菜市场的淡季补充品种。

栽培技术

(1)育苗
紫背天葵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有扦插分株两种方式,生产上以扦插为主。扦插四季都可进行,但多在春季4~6月或秋季9~11月进行。在健壮母株上取嫩茎作插条,截成长约8~10厘米,顶部留3~5片叶,于10毫克/千克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0分钟,斜插于苗床上(可用壤土或细沙土作苗床),入土约2/3,行株距8厘米×6厘米。插后遮阴保湿,7~10天便可发根成活,18~20天即可移栽。
(2)定植
选择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 、微酸性的壤土为宜,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作底肥。深耕细耙,整地作畦,畦宽约1.2米,然后在畦面按30厘米×25厘米行株距开穴定植。每穴定植1苗,多带土,每亩定植5000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3)田间管理
尽管紫背天葵耐旱、耐瘠薄,但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利于茎叶生长,保证产品脆嫩、产量高。因此要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开始采收后,每采收1次结合中耕除草,追1次肥水,一般每亩施腐熟稀粪尿5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对水浇施。冬季注意保温防冻,大棚种植夜间盖草苫,保持棚温10℃以上;夏季可遮阴降温。保持20~25℃的生长环境,生长迅速,丰产性强,夏季高温下生长减缓。
(4)病虫害防治
紫背天葵对病虫抗性较强,只要保持通风透光,一般较少发生病虫害。
(5)采收
定植后25天开始采收,采收上部嫩茎叶7~8片,长约15厘米。第1次采收,茎的基部留2~3节,促使叶腋萌发新枝;从第2次采收起茎的基部只留1节,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形。一般每10~15天采收1次,可一直采到霜冻。温室可四季采收,实现周年供应。一般每亩产菜2500~3000千克,年收入万元以上。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