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兴建新首都
德里城(今日老德里),城墙内的主要街道月光集市,位于皇宫红堡之前。他邀请了一些
耆那教金融家定居在此,还允许他们建造临时建筑,作为耆那教寺庙。耆那教社区在庙内供奉三尊大理石偶像。据说神像原来保存由一位莫卧儿军队的耆那教军官保存。
在莫卧儿王朝时期,不允许寺庙建塔。这个寺庙没有正式的塔[2],直到印度独立以后,广泛重建寺庙时才建塔。
在1800年至1807年,帝国财政官Raja Harsukh Rai获得批准,在月光集市以南的Dharamapura耆那教社区,建造一个有塔的寺庙。该寺庙以精细雕刻著称,现在被称为新庙(Naya Mandir)。
1931年,一位天衣派耆那教僧人来到德里。他是八个世纪以来第一位访问德里的天衣派耆那教僧人。
与天衣派耆那教寺庙毗邻的印度教高里三喀庙,兴建于大约一个世纪以后的1761年。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它也得到了显着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