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属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大熊猫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从分类上讲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生大熊猫栖息于密林之中,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和生育,即发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大熊猫平时孤居,到了繁殖季节,雌雄互相吸引,在稠密的竹林里,唱出一曲曲恋歌,由此开始进行各种求爱活动。大熊猫的婚配属于多雄争配制。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于大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种群增长十分缓慢,如保护管理跟不上,则数量日趋减少。
大熊猫 大熊猫

性情

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他动物。当大熊猫听到异常响声时,常常是立即逃避。大熊猫的视 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在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即将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迄今为止,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历史

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 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枝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期即灭绝。而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从大熊猫小种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这些小型大熊猫又经历了约200万年,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而且依赖竹子为生。与中国的许多野生动物不同,熊猫很少被认为有药用价值,唯一认为可能有药效的是熊猫的尿,而用途是溶解误吞的铁针。最近古生物学家在西班牙发现可能是大熊猫近亲化石(agriarctosbeatrix),而这种熊猫活跃于1100万年前的中新世,属于小形(plandigrade)杂食踯行动物。而这种动物因生传环境问题迁移中国。这种动应有深色皮,左肩及眼和尾部都有白点,类似现代的马来熊,生活方式也同马来熊相似,都是以生果、昆虫、植物为食,还比现代马来熊小,体重还比马来熊轻。从牙齿结构中发现同大熊猫同属大熊猫亚科,亦发现同现传大熊猫有亲缘关系,是大熊猫亚科中最原始一种。可惜它已灭绝,因此或许为大熊猫找到可能源自欧洲证据、及解开大熊猫身世之迷。关于大熊猫分类,科学家以研究和争论100年,未有定案。估计大熊猫祖先是一种食肉始熊猫动物,生活在中国四川等地,而此始熊猫演变的旁支名叫葛氏熊猫。生活于欧洲等地,直到中新后才灭绝。始熊猫主支在演变中,其中有一支队名叫(ailuropoadumierta),是大熊猫小种生,传于中新世纪,体形同狗一样大小,是杂食性和食竹动物,分布广东四川等地,在已百年演变过程中取代了始熊地位。如此看来也可能为大熊猫提供了身世之迷证据。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