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性皮炎的主要病原为腐败梭菌、A型魏氏梭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两者分别在葡萄球菌病及坏死性肠炎中叙述,在此主要介绍腐败梭菌。
腐败梭菌为专性厌氧菌,呈细长的两端钝圆的大杆菌,其大小为3~10×0.6~1.0μm,在肝脏表面触片的标本中,本菌呈长丝状或长链状,在组织内侧呈膨大的柠檬状。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有鞭毛,能运动,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本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均可生长,而加有葡萄糖的培养基可促进生长。可采取病变肌肉、皮下组织等病料作为分离培养材料,将病料直接划线接种于葡萄糖琼脂平板上,37℃厌氧培养24h,菌落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呈粗的树枝状,突起的、有分枝的孤立菌落,初期透明,逐渐变为灰白色,不透明。若平板潮湿,也可长成薄膜状。
本菌分离的最适培养基为含2.5%琼脂的血琼脂培养基。将病料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37℃厌氧培养1~2d,则在平板表面形成薄膜状生长。若培养时间较长,则开始几天有α型溶血出现,以后转变为β型溶血。
腐败梭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水杨苷,不发酵蔗糖和甘露醇。糖发酵实验的主要产物为乙酸和丁酸。能液化明胶,使牛乳产酸凝固,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靛基质,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不产生吲哚。不产生卵磷脂酶和脂酶,能产生致死毒素、坏死毒素、溶血毒素和透明质酸酶等,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此菌繁殖型的抵抗力不大,常用浓度的普通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可将其杀死。但芽胞的抵抗力强大,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三个月,在土壤中可以保持20~25年不失去活力,煮沸2min即可杀死,0.2%升汞、3%福尔马林在10min内可将其杀死,对磺胺类及青霉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