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叶碱毛茛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拼音】 Yuán Yè Jiǎn Máo Gèn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圆叶碱毛茛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lerpestes cymbalaria(Pursh)Green[Ranunculus salsuginosus Pall.;Halerpestes salsuginosa (Pall.)Green;H.sarmentosa(Adans)Kom.]
采收和储藏:7-9月采集全草。洗净,晒干。
【出处】《晶珠本草》记载:索登木巴治火烧伤,本品生长在沼泽和浸泡皮张的水池中。《形态比喻》记载:索登木巴生长在水中,叶有三尖,状如木钻,花白色,有黄色光泽,治火烧伤,一次可愈。
关于用法有二:其一,《迪庆藏药》、《青藏高原药物图鉴》用眼子菜科的多种植物,如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Benn.、浮叶眼子菜P.natans L.;其二,《晶珠本草》汉文本译注为碱毛茛。认为后

植物形态

叶多数基生;叶柄长2-12cm,稍有毛;

叶片纸质,近圆形、肾形或宽卵形,长0.5-2.5cm,宽稍大于长,叶缘有3-7、有时达10个圆齿或3-5裂,基部圆心形、截形或宽楔形,无毛。花葶1-4,高5-15cm,无毛苞片线形;花两性,单朵顶生;萼片5,卵形,长3-4mm,无毛,绿色,反折,早落;花瓣5,狭椭圆形,黄色,与萼片近等长,先端圆,基部有爪,长约1mm,爪上端有点状蜜槽;雄蕊多数,花丝长约2mm,花药长约0.5-0.8mm;花插圆柱殂,长约5mm,有短毛。瘦果小而极多,可达100枚,长约5mm,有3-5条纵肋,无毛,喙极短,呈点着。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碱性沼泽地或湖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

药理作用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除湿。主水肿;腹水;小便不利;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5g。
【制剂】搽剂。
【附方】烧伤搽剂:水葫芦苗200g,亚大黄175g,水绵150g,碱毛茛150g,石韦150g,赤石脂150g。粉碎成细粉,混匀,即得。用于火烧伤。用水调搽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中国水生维管束植物图谱数据库--
门拉丁名
Angiospermae
纲拉丁名
Dicotyledoneae
科拉丁名
Ranunculaceae
种拉丁名
Ranunculus cymbalaria Pursh
生长环境
生于河边湿地、积水处及盐碱土湿草地。
花期果期
花期5~8月,果期6~9月。
国内分布
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华北及东北。
国外分布
朝鲜、蒙古,苏联也有。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