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规范治疗,现将我科自1994~2003年收治的9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6~70岁,就诊时病程16天~7个月,平均2.5个月。肿瘤8例位于幕上,其中额叶2例,颞叶2例,颅底1例,基底节区1例;幕下1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系多发。肿瘤最大7cm×6cm×5.5cm,最小2cm×1.5cm×1.0cm。术前诊断脑胶质瘤6例,恶性脑膜瘤2例,转移瘤1例。
临床表现
该组病例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损害症状,未发现全身体表淋巴结肿大。首发症状为头痛者6例,肢体无力1例,走路不稳1例。视神经乳头水肿4例,轻偏瘫3例,病理征阳性4例,共济障碍1例,精神障碍1例,癫痫发作1例。
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末梢血白细胞分类中2例示淋巴细胞分类升高>0.30,其余皆正常。
影像检查
本组病例均经常规胸片和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身体其它部位存在肿瘤。头颅CT平扫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肿物,无钙化、囊变、坏死、周边绕以轻至中度水肿带,增强后肿瘤呈“团块”样或“握拳”样均匀强化,头MR检查T 1 W 1 为稍低或低信号,T 2 W 1 呈界限清晰的等或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肿瘤有显著异常对比增强,占位效应相对较轻。
手术情况
肿瘤肉眼下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取活检1例。术后痊愈6例,好转2例,加重1例,无死亡病例。术中肿瘤似与周边脑组织有清楚界限,相似于脑膜瘤,其“基底部”界限不清,粘连密切,部分病例侵及软脑膜、硬脑膜及颅骨内板。
病理检查结果
小淋巴细胞型4例,浆样淋巴细胞型2例,大无裂细胞型1例,裂核细胞型1例,免疫母细胞瘤型1例。8例经免疫组化染色,其中6例LCA、CD 20 (+),而2例CD 45 R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