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草木樨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系发达,具根瘤,主根仲入土中,深达l00cm以下。茎高10–50cm,直立,中空光滑无
毛;多分枝,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倒披针状、矩圆形至宽倒卵形,长1–3cm,宽约lcm,先端截形或微凹,中脉突出,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总状花序腋生,长5一l0cm;花萼钟状,萼齿披针形,与萼筒等长或稍长,花冠蝶形,黄色,旗瓣与翼瓣近等长或稍长。荚果卵圆形,长2–3mm,表面网脉凸出,有种子1粒,千粒重2g。

地理分布

多分布于暖温带以南的广大地区。我国温带以北,内蒙古、青藏高原未见有其分布。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江西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在国外,则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各国,欧洲、北美也有。

生态特征

印度草木樨多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它喜生于低海拔的丘陵、山地和平原的山沟,溪畔田埂、荒地和路边的湿润处。在亚热带地区,其种子一般在3月中旬萌发,3月下旬出苗,4月中旬分枝,6–7月开花,8–9月结果并成熟。可见,它的花果期拖得很长,必然给种子收获带来一定的困难。印度绝对最低气温为–24℃,而后两种,在寒温带地区的绝对最低气温–30—–40℃的条件下,仍能通过严冬,但印度草木樨向南分布的地区比较广,可以分布到南亚热带,甚至热带,它在35℃,以上的持续高温下,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印度草木樨适应的降水幅度力500—2000mm。它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既可在粘性土上生长,也可在沙壤和沙土上定居,它的耐酸、耐碱性都比较强,所适应的pH值范围为4.5—8.2,尤其能在贫瘠、干旱的沙滩上生长发育,说明,它既有较强的耐早性,又叮忍耐贫瘠的土地。但它最适宜生长的条件仍是排水良好,肥沃湿润的沙壤土,在此条件下,其根瘤发育最好,才能获得最高的收获量。

饲用价值

印度草木樨茎叶柔软,鲜嫩多汁,其茎叶和种子都足很好的青绿饲草和饲料。制成干草或草粉饲用价值也很高。据野外调查,其整个青草期各种畜禽均可采食,尤其猪、牛、羊特别喜食。虽然印度草木樨的株高和产草量不如白花草木樨和黄香草木樨高,但在我国南方缺少豆科牧草的悄况下,作为一种野生牧草,却有其一定的饲用价值。从所含的营养成分看,印度草木樨开花期干草中含粗蛋白质17.7%,脂肪2.63%,无氮浸出物3s.03%,其全部碳水化合物含量达69.17%。从鲜草中还可分离出香豆素和多种糖类,如葡萄糖、果糖、山梨糖,棉子糖和纤维二糖等。可见,它的营养成分含量是相当丰富的,它与草本樨(Melilotussuaveolens)等相比并不逊色。印度草木樨种子的营养价值来看(表67–1),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3.o%,其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绒氨酸的含量见表67––2。这与一般豆科牧草,尤其与同属植物相比,其籽实蛋白质和主要氨基酸的含量都是比较高的。印度草木樨籽实中还含有大员的维生索和微量元素。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报道,其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的含量依次为4.2mg/kg、20.0mg/kg和11.0mg/kg,而微量元素中铁的含量多达372.Omg/kg。可见,印度草木樨籽实的营养价值是相当高的。这说明,其茎叶不仅是优良的青绿饲草,而且,其种子亦是上好的精饲料。印度草木樨含有香豆素,少食毒性不大,马、羊等牲畜如采食此草过多,可发生麻痹,因此,放牧或饲喂此草,切忌不可过量。此草在野生情况下,一般呈星散状分布,放牧利用不致因过食而中毒,但在割草饲喂畜禽时,最好与其他牧草混合饲用,以避免过食中毒。印度草木樨除具有饲用价值外,尚可作为蜜源植物、地被植物和绿肥植物用。其秆皮纤维色白质软,可作人造棉的纺织原料。在贵州,陕西等地,将它作为中草药“辟汗草’(原植物为草木樨)用。

栽培要点

印度草木樨植株较低,产草和产种量不如白花草木樨和黄香草木樨高,因此,将它作为饲用植物栽种的不多,但作为中草药,已有栽种,在不适合种植其他草木樨,而又缺少豆科牧草的我国南方地区,亦可作为牧草种质资源予以栽培驯化。印度草木樨在土壤肥沃、湿润,具有充足阳光的暧温带以南的山地、平原均可栽种。整地:印度草木樨种子小,顶土力弱,整地要求精细,地面要平整,土块要细碎,才能保证出苗快,出苗齐,虽然草木樨根部具有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但适当施些有机肥,则可提高产量,如每亩施用20kg的磷肥,效果会更好。实践还证明,印度草木樨喜欢钙质土壤,在酸性土上种植,施用适量的石灰是必要的。播种:印度草木樨的种子含硬实较多,特别是新收种子硬实率更高。硬实种子播朴后不易萌发,因此,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克服硬实的办法有二,一是用机械脱去或擦破种皮,另一是采取冬播,种子经过冬季,使种皮腐烂。印度草木樨在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春播宜在3月中旬到4月初进行,但无论春播或夏播多会受到草荒的危害,秋播时墒情好,杂草少,有利出苗和实生苗的生长,当年无收获,辱肇寄籽播种较好,它既可省去硬实处理,又不争劳力,翌年春季出土后,苗全苗齐,且与杂草的竞争力强,可保证当年的稳产高产。由于印度草木樨种子细小,应适当浅播。播深以1.5––2cm为宜。播种方法可条播,穴播和撒播。条播行距以20––30cm为宜,穴播,其株行距以26cm为好。条播每亩播种量为0.75kg,穴播为0.5kg,撒播为1kg。为了播种均匀,出苗整齐,可用4–5倍于种子的沙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在苗高13––17cm时,结合中耕除草和追肥进行匀苗,即将过密的穴或行锄去多余植株,减少对土壤水肥的竞争和不必要的损耗。第二次中耕除草、灌水和施肥应在草群未封垄前进行。当70%左右的种荚由绿变为黄褐色,即可及时收获种子。如作割草利用时,宜在现蕾开花前收获,收割的留茬高度以10cm为好,以利再生草的生长。印度草木樨喂猪,可青刈切碎或打浆喂,也可晒成干草,制成草粉,与其他饲料配成混合饲料。它是马、牛,羊的好饲料,可以放牧、青饲,亦可晒制青干草和青贮,作为冬春补充饲草。只是由于含有微毒,不可过量饲喂,采用混合饲草饲喂为妥。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