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斑叶兰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植株高约9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具节。茎直立,绿色,或多或少被疏柔毛。
基部具4-5枚叶,向上在叶和总状花序基部花之间具2-3枚鳞片,鳞片披针形,长1-1.5厘米,先端渐尖,无毛。叶直立伸展,叶片小,卵形,长约2厘米,中部以下宽1.3厘米,两面无毛,背面淡绿色,上面绿色,沿中肋具1条白色的带,先端稍钝,基部圆形,具柄,叶柄长1厘米,基部扩大成鞘。

总状花序直立,长约4厘米,具10-15朵稍密生,近偏向一侧的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 1厘米,膜质,先端渐尖,下部的较子房稍长,上部的逐渐变短;子房圆柱状纺锤形,被细毛,连花梗长7-8毫米;花白色略带红晕,半张开;萼片近等大,凹陷,具1脉,背面无毛,中萼片披针形,长6毫米,宽2.2毫米,向先端收狭,先端急尖,与花瓣粘合呈兜状;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长7毫米,基部宽3毫米,先端急尖;花瓣与中萼片等长,中部稍增宽,宽2.2毫米,先端钝头,基部收狭,无毛,具1脉;唇瓣长5-6毫米,基部宽2.6毫米,卵状舟形,前部舟状,先端急尖,常向下弯,基部凹陷呈囊状,囊高3-3.5毫米,内面无毛;蕊柱短,粗,长约1.5毫米;花药卵状心形,先端急尖;花粉团长1.3毫米;蕊喙短,长不及1毫米,2裂。花期7-8月。

地理分布

产我国台湾省。模式标本采自台湾(台北)。本种标本未见,上面描述系摘自其原始文献描述和《台湾兰科植物》 (1975)。在《台湾植物志》(1978)记载其唇瓣基部囊内具腺毛。恐它与本种可能不属同一物。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000-2500米的高山林下阴湿处苔藓丛中。

本科概述

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相关类群

大花斑叶兰Goodyera biflora (Lindl.) Hook. f.
  长叶斑叶兰Goodyera bilamellata Hayata
  波密斑叶兰Goodyera bomiensis K. Y. Lang
  莲座叶斑叶兰Goodyera brachystegia Hand.-Mazz.
  大武斑叶兰Goodyera daibuzanensis Yamamoto
  多叶斑叶兰Goodyera foliosa (Lindl. ) Benth.
  烟色斑叶兰Goodyera fumata Thw.
  脊唇斑叶兰Goodyera fusca (Lindl. ) Hook. f.
  红花斑叶兰Goodyera grandis (Bl. ) Bl.
  白网脉斑叶兰Goodyera hachijoensis Yatabe
  光萼斑叶兰Goodyera henryi Rolfe
  花格斑叶兰Goodyera kwangtungensis C. L. Tso
  南湖斑叶兰Goodyera nankoensis Fukuyama
  垂枝斑叶兰Goodyera pendula Maxim.
  长苞斑叶兰Goodyera prainii Hook. f.
  高斑叶兰Goodyera procera (Ker-Gawl. ) Hook.
  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 (L.) R. Br.
  滇藏斑叶兰Goodyera robusta Hook. f.
  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chb. f.
  歌绿斑叶兰Goodyera seikoomontana Yamamoto
  始兴斑叶兰Goodyera shixingensis K. Y. Lang
  绒叶斑叶兰Goodyera velutina Maxim.
  绿花斑叶兰Goodyera viridiflora (Bl.) Bl.
  秀丽斑叶兰Goodyera vittata Benth. ex Hook. f.
  卧龙斑叶兰Goodyera wolongensis K. Y. Lang
  天全斑叶兰Goodyera wuana T. Tang et F. T. Wang
  小小斑叶兰Goodyera yangmeishanensis T. P. Lin
  香港斑叶兰Goodyera youngsayei S. Y. Hu et Barretto
  兰屿斑叶兰Goodyera yumiana Fukuy.
  川滇斑叶兰Goodyera yunnanensis Schltr.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