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阁村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村庄由来

1948年,筢头街(今北阁东街西段)和北阁街(筢头街以南)城墙一侧民房被国民党军强迫拆除。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后,北阁街和郭集街(今胜利街)合并为一个行政村。1952年春将北阁街殷家胡同以南和郭集街划归阁里村。1958年将栗杭自然村由解家营村划归北阁村。现北阁村南连阁里村,北邻石河头村,东接北关村,西邻大同村,隶属即墨经济开发区。

政区人口

村域全村辖区总面积45.1公顷。现大都为工商业、居民区和房地产开发用地及国家征用土地。其中工商业用地5.569公顷,居民区用地12.126公顷,国家征用修建道路用地1.5公顷,房地产开发用地1.834公顷。至1997年,该村已无可耕地。辖区内有国营汽车站、青岛国风药业公司、中国银行等单位和琴岛电器公司、青岛华星工业公司、青岛华美制衣公司、即墨鹤山大理石厂、青岛金盛印刷厂、青岛木业有限公司等国有、集体和私营工商企业。
2003年,该村共有常住居民523户,1493人,全村共有63姓,均为汉族。

经济发展

1949年该村粮食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耕作方式落后,粮食亩产仅100公斤,全村种植业收入仅为1.3万元,畜牧业收入5000元。1961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贯彻以来,极大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到1966年亩产提高到250公斤,多种经营有所发展,各户因地制宜发展“十五养”。但是直到1970年全村水浇田仅有25亩,基本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
1970年该村加大了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和劳力的投入,新整西北岭高标准大寨田60亩,并对全村耕地440亩全部平整成高标准丰产田。开挖了石河片直径10米深10米平塘一座,西北岭平塘一座,三角岛蓄水池一个,并对全村水、田、路、林进行综合治理改造。
1976年在栗杭片开机井一座,在龙泉河西岸挖直径12米深14米机井一座,并敷设高压地下水管1520米,用于该村高产田喷灌使用。同年选派了文化素质高、生产责任心强人员成立农业科技队,科学种田,对农田进行精工细作,达到地平如镜,埂直如线,水道纵横有序的一类标准丰产田,并引进高产小麦“油色”、“泰山五号”、“烟单4号”、“掖单2号”等抗病害、抗倒伏高产品种。由大队统一进行水肥管理,科技队负责合理喷“矮壮素”、“增产素”,并聘请全国著名小麦专家、莱阳农学院高级教授迟范民来大队讲课和现场指导小麦生产。
1978年全大队小麦亩单产512公斤,全年粮食亩产为1006公斤,北阁村首次列居全县第一。支书去烟台专区作典型发言,介绍一季过千斤的经验。同年,北阁大队荣获即墨县政府颁发“先进单位”称号,科技队获即墨县科委颁发“科技尖兵”奖状。同年该大队被县科委定为全县十大“科学实验基地”之一。全大队总产25万公斤,人均口粮245公斤,北阁大队从吃“退库粮”单位一跃成为自产自足单位,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1965年北阁大队档发厂成立,是该村第一个集体企业。1968年相继成立了北阁刺绣厂、北阁机械加工厂、北阁压花厂、青岛华星工业有限公司,青岛美华制衣公司、青岛大理石厂、青岛琴岛电器有限公司、青岛星辉电子有限公司(中外合资)等集体企业14家。截止2003年,全村总产值达1.89亿元,为加快发展,购置土地2.5公顷,新建“北阁工业园”,为加快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发展方向,该村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当时全村主要是以制售服装行业为主,经营模式是以家庭小作坊式自产自销自负盈亏,在经济大潮中得以发展,经营业户均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到1991年,该村从事服装加工业户65户,从事饮食服务业15户,从事汽车运输和出租业8户,从事其它类型商业户48户,全村共计136户。年产值1800万元,利税80万元,已成为村民重要的收入之一。
1992年初,党中央确定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方针,使之第三产业更加壮大,到2002年为止,新建个体私营企业有:北阁红基服装印花厂、王氏西装垫肩厂、北阁针织内衣厂,一帅西裤分厂、北阁红波塑料包装厂、服装衬布厂、北阁铝塑门窗厂、邱氏室内装潢设计公司、青岛华明纺织品批发公司、浙江正泰电器公司蓝鳌路经营部、青年照相馆、新时代照相馆、新又美影摄婚庆中心、青岛利群集团北阁超市等私营企业。共安置剩余劳力165人,年产值3600万元,利税110万元,比1978年产值营业额翻一番。

社会事业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该村有初级小学1处、私塾5处,供该村及附近村庄的学生就读。当时青壮年文盲约占全村青壮年人数的70%以上。1950年成立北阁初级小学,有校舍15间,教学班4个。1983年,村投资11万元,在栗杭街新建北阁小学校舍,占地9亩,建校舍38间,新做桌凳169套,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1984年7月,又增设五、六年级,1985年7月增设学前班,成为完全小学。1984年8月和1992年8月,解家营小学和石河头小学先后并入北阁小学。1990年,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100%。2002年,全校有教师16人,教学班7个,学生282名,配置了少先队室、实验室、阅览室、体育室等4个活动室。其中实验仪器127件,电教器材25件,音乐器材6件,体育器材114件,美术器材10件,图书2132册。1988—2002年多次被即墨镇及潮海街道办事处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恢复高考以来,全村共有120人考入大中专院校。村办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有高级专业职称的3人,中级专业职称的4人。村内设有民兵之家、老年活动室和幼儿园等设施。新中国建立后,村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先后出演《赤叶河》、《苦菜花》、《小女婿》、《不朽的母亲》等剧目。村高跷队、锣鼓队也进行了调整扩大,每逢重大节日进行演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1949年,只有民间医生2人,村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1950年始,政府开始免费为村民接种各种疫苗,有效控制了各种传染病的流行。1969年成立北阁医疗站,有“赤脚医生”2人。另外,由于该村近临第三人民医院,村民基本达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的要求。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控制在低生育水平。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以地瓜、高粱为主食。新中国建立后,村民生活逐年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占有口粮180公斤。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主要以面粉、大米为主食。2000年年底统计:全村拥有彩电915台,电冰箱(柜)519个,洗衣机682台,摩托车80辆,汽车6辆,程控电话521部,液化气灶600个。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村内街道不整,均为泥土路面。居民住房多为草披土房,人均居住面积6平方米。1970年开始实行村庄规划。1971年,北阁街向东延伸,与北关村相接,村统一安排了40户村民在此建房,占地面积10亩。新辟北阁东崖街,安排19户村民建房。1981年,新辟栗杭一巷、二巷、三巷,安排151户村民建房,占地面积30亩。1986年,新辟北阁新村,安排140户村民建房,占地面积64.5亩。1995年,统一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5层楼房4幢,建筑面积17899平方米,可供140户村民居住。至1997年,北阁街共有主干街巷16条,先后投资25万元,硬化整修路面4.2万平方米,铺设污水管道1420米。1994年起,村集体又先后划地27.6亩作为房地产开发用地。自1965年,村民用电照明;1979年自来水到户。1981年、1983年和1994年先后投资35万元建配电室,安装160千伏安、160千伏安和250千伏安变压器3台。至2003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全村实现了绿化、美化、硬化和水通、电通、讯通。

社会福利

1985年始,该村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费10元;1994年起村集体统一为村民交纳“三提五统”费;1997年起每逢老人节,村委向老人赠送食油、衣物、电热毯、现金等礼品;每年定期为老年人和育龄妇女免费做健康查体。1997年,为村民每人每年供应面粉12.5公斤,2000年始增至50公斤。2002年,又为村民每人每年增加花生油2公斤。2002年,村集体用于村民的福利开支达到21.4万元。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