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勇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

1994和1997年于北京林业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
研究内容:接合菌生物多样性、形态系统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在接合菌资源调查、菌种分离和保藏的基础上,重点进行:1)毛霉目各科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2)被孢霉目各属的系统学研究(争取达到专著性研究水平)。
承担课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毛霉属的形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2001-03)、“中国毛霉科犁头霉属等七属的系统分类研究”(2004-06)和“中国水玉霉、笄霉、吉尔霉等三科的系统分类研究”(2007-09)等;参加973计划“中国特有植物和微生物药用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子课题“特境微生物新活性物质的发现”(2009-2013);参加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子项目“基础微生物菌种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并主持子课题“毛霉目真菌菌种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2005-08);参加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生物分类专项“中国被孢霉属的生理生化、分子和形态分类研究”(2007-09);参加所领域前沿研究项目子课题“淀粉类降解毛霉目(接合菌)的研究”(2006-08)。

新疆农业大学教授

男,汉,1954年11月出生,1982年7月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农机设计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位。1982年8月在新疆农业大学农机系任教。1994年2月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4年聘为副教授,1995年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聘为教授。现任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新疆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
主要讲授的本科生课程有《机械制造工程学》、《机械CAD/CAM基础》、《数控技术》、《智能交通》等,研究生课程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原理及应用》、《系统仿真技术》、《软件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等。共指导硕士研究生14人(截止2006年已毕业7人),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交通规划、农业工程信息技术。
先后主持过“水政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推广示范”、“基于GIS技术的乌鲁木齐市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研究”、“塔里木二期世行项目阿克苏子项目(GIS)信息系统”、“基于GIS的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等7项课题,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了其他8项课题。
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两篇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多篇获各级学会奖励,2004年获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三等奖。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三育人先进等。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