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原植被型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名称:冻原植被型
英文名:crymion
植被分类的主要高级单位之一。由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近似,对温度、水分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而成。如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草原、草甸等。同一植被型具有相似的区系组成、结构、形态外貌、生态特点、及动态演变历史。就地带性植被而言,植被型是一定气候区域的产物;就隐域性植被而言,是一定的特殊生境的产物。苏联地植物学界基本上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或建群种的生态生物学特征来确定植被型,相当于美国和西欧学者按外貌一生态标准确定的群系。

地理分布

冻原植被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区。在南半球,因南极大陆为冰川所覆盖,只在沿海一些岛屿有小面积分布。冻原的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寒冷而短促,年降水量200~3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风力强劲,雪被不均匀,土壤下常有永冻层,这种冷湿的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

植物组成

由微温的北极和北极-高山成分的苔藓、地衣、小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低矮植物群落类型。植物地理学把冻原植被型看作寒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冻原又称苔原,名称来源于芬兰语tunturi,指芬兰北部的无树丘陵地区。
组成冻原植被型的植物种类比较贫乏,据不完全统计,北半球冻原植被总共大约有900种左右的维管植物,分属66科230属,苔藓和地衣非常发育,多年生草类和小灌木则在它们的保护下生存。由于植物矮小,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地上部分一般分为1~3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地下部分集中在融冻层上部,构成单层根系。生活型以地上芽和地免芽占优势,几乎没有一年生植物。

植被特点

冻原植被型植被抗寒和忍受生理干旱能力最强,在非常寒冷的环境里营养器官也不受损伤,有的植物甚至在雪被下开始生长和开花。但植物不仅矮小,而且多呈垫状,如高山葶苈(Drabaalpina),或匍匐状,如网状柳(Salixveticulata)。有的叶子常绿,如红莓苔子(Oxуcoccuspalustris)等。有些植物适应短暂的生长季节,进行无性繁殖,有的为“胎生”植物,如珠芽蓼(Polуgonumviviparum)。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