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凹脉鹅掌柴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产地分布

产云南西北部(贡山、福贡、腾冲)。

形态特征

本变种不同于原变种在于小叶片下面灰白色,无毛。

栽培管理

繁殖方法:播种和扦插繁殖,但以扦插法为主。
于1月份后采收黑色球形浆果,用细沙拌和后搓揉去果皮果肉,再用清水漂洗去空瘪种粒,即可得到干净饱满的种籽,可行随采随播,也可先行沙藏催芽,等种粒裂口露白后,再行盆播或地播。用腐叶土或沙土盆播,覆土深度约为种子直径的1~2倍。种子发芽适温为20℃至25℃,保持盆土或苗床湿润,随采随播者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约15天至20天即可出苗,经沙藏催芽后再行播种者,在适温下一周后即可出土。生长良好。出苗后应及时搭棚遮荫,秋季给予全光照,冬季加盖地膜防寒,只要苗床局部空间的环境温度不低于5℃,一般可平安过冬。留床培育一年,再行扩距移栽,或直接用于上盆。值得注意的是:因其播种苗不能完好地保持亲本植株具黄斑等优良性状,一般具黄斑的园艺变种,不能用播种法育苗,而只能用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育苗。
栽培管理:盆栽用土可以泥炭土、腐叶土加1/3左右的珍珠岩和少量基肥混合而成,也可用细砂土盆栽。室内培育每天能见到4小时左右的直射阳光就能生长良好,在明亮的室内可较长时期观赏。浇水量视季节而有差异,夏季需要较多的水分.每天浇水一次,使盆土保持湿润,春、秋季列每隔3~4天浇水一次。如水分太多或渍水,易引起根腐。夏季生长期间每周施肥一次,可用等量的颗粒肥松土后施入。斑叶种类则氮肥少施,氮肥过多则斑块会渐淡而转为绿色。鹅掌柴生长较慢,又易发生徒长枝,平时需注意经常整形和修剪。每年春季新芽萌发之前应换盆,去掉部分旧土,用新土盆栽。多年生老株在室内栽培显得过于庞大时,可结合换盆进行修剪。
鹅掌柴植株所结的果实中种粒不饱满或不见种仁的原因:一是栽培花木,头1年至3年,因其尚未达到完全生殖成熟,所以结出的种粒大多空瘪,因而不具种仁;一般情况下,3年以后结出的种粒才能正常用于育苗。

生长习性

生于谷地常绿阔叶林中,海拔约2600米。
光叶凹脉鹅掌柴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
光叶凹脉鹅掌柴的生长适温为27℃。9月为27℃,9月至翌年3月为21℃。在30℃以上高温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冬季温度不低于5℃。若气温在0℃以下,植株会受冻,出现落叶现象,但如果茎干完好,翌年春季会重新新叶。
光叶凹脉鹅掌柴喜湿怕干。在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茎叶生长茂盛。但水分太多,造成渍水,会引起烂根。如盆土缺水或长期时湿时干,会发生落叶现象。鹅掌柴对临时干旱和干燥空气有一定适应能力。
光叶凹脉鹅掌柴对光照的适应范围广,在全日照、半日照或半阴环境下均能生长。但光照的强弱与叶色有一定关系,光强时叶色趋浅,半阴时叶色浓绿。在明亮的光照下斑叶种的色彩更加鲜艳。如室内每天4小时左右的直射光即能生长良好。有黄、白斑纹的品种如光照太弱或偏施氮肥都会使其斑纹模糊,从而失去了原有特征。
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为宜。盆栽土用泥炭土、腐叶土的混合土壤从生长几年的母株上剪下一年生枝条6~8厘米,或结合换盆、春季再剪,剪下的枝条作为材料。去掉插入部分的叶片,扦插在事先用水泡过的为基质。

相关物种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