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概述

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互信和支持。

历史

起源

“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在中西方都有悠久缘起。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90—421)提出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惊讶,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学术观点

[1]这是充溢着以人为本精神的哲理。中世纪欧洲笼罩着教会神权统治。14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重新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现在理论界有的权威性文章大都认为,以人为本,人文主义、人本主义都是同一个概念。“Humanism(英文)译为汉文可译为人文主义,也可译为人道主义,还可译为人本主义。”[2]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前725年前后―前645年)。《管子》“霸言”篇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3]以人为本作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口号,强调以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应有的权益为宗旨,立足于反对中世纪的封建专制和宗教压迫,强调人的生存权利、充分享受世俗生活的权利、爱和被爱的权利等等,提倡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因而具有人性解放的意义。为此马克思概括说 :“社会是人同自然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4]中西方关于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和识见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代应用

马恩论述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许多生产工具必定归属于每一个人,而财产则归属于全体个人。”“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又是同各个人向完全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社会中的应用

由此可见,把社会主义所有制视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始终一贯的见解。马克思所阐释的个人所有制是以劳动者在联合占有的生产资料中享有一定的所有权为特征的,是以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一方面,生产资料是劳动者集体占有、共同使用的,任何个人都无权分割;另一方面,在这些用于集体劳动的生产资料中,每个劳动者都享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这就是在自由联合的劳动条件下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相统一的具体形式。换言之,劳动者如果在其中没有取得个人所有权这种所有制就体现不出人本的性质,人的全面发展就会受到经济基础的强大制约。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