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鲵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 Amphibia
目: 有尾目 Caudata
科: 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
属: 大鲵属 Andrias
种: 中国大鲵 A. davidianus

外形特征

中国大鲵是现存两栖类当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一般身长约60-70厘米,体重约5-6公斤,大的可长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

达1.8米,重达30公斤。背呈棕褐色,有黑色斑块,腹色较淡,头扁宽,生有成对的疣突,头的背面有极小的鼻孔和眼,口大,躯扁而粗壮,尾短而侧扁,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
因叫声像婴儿啼哭,故又名“娃娃鱼”,但实属两栖动物,并不属于鱼类。

分布范围

中国大鲵野生数量极为稀少,主要于亚洲中国的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发现。中国湖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人工驯养的娃娃鱼分布。

生活习性

中国大鲵活动在清澈、低温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夜间活动,依靠嗅觉和触觉寻找猎物,它们是肉食性动物,主要的食物为鱼类,也吃蜥蜴,蠕虫,昆虫,小龙虾和蜗牛等。

生长繁殖

中国大鲵繁殖期在8-9月,繁殖期的雄性交配竞争十分激烈,会有雄性因此死亡。雌性可产卵400-500枚,众多的卵组成一串念珠的形状,雄性会一直保护这些卵。12-15周后孵化为3厘米长的幼苗,有鳃,它们的外形和成年中国大鲵基本相像。正常情况下,野生中国大鲵寿命在50岁左右。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之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人工养殖

自1978年,阳爱生成功的实现了娃娃鱼的人工繁殖,时至今日,中国人工繁殖娃娃鱼的数量已至约10万尾,并成立有湖南省大鲵保护与发展协会。有报导指人工驯养的娃娃鱼,将能在两年后成为普罗大众的食品。
2009年,娃娃鱼主要聚居地之一的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正拟提供娃娃鱼给香港海洋公园作科普宣传及科学研究之用。此前香港有两条娃娃鱼,属1990年代尾非法偷运入境,渔护署搜出后交由嘉道理农场照料,2001年养于海洋公园至今。

图书

基本信息

定 价:¥32.00
作 者:周莉,叶晓青 编著
出版时间:2011-2-1
页 数:84
字 数:80000
印刷时间:2011-2-1
开 本:24开
I S B N:9787542851413

内容简介

《两栖之王——中国大鲵》阐述了中国大鲵的形态、习性、生态和生存现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了中国大鲵,解读它与人类在历史上共生共存的有趣故事和传说,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去认识中国大鲵、喜爱中国大鲵,唤起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本书的两位作者周莉,叶晓青都是上海科技馆的科普工作者,这是她们第一次进行科普图书的创作。
目录
第一章 它从远古来
第一节 1.65亿年前的证据
第二节 中华始祖:蛇躯?鲵身!
第三节 游弋在文化长河中的大鲵
第二章 生物进化的“活化石”
第一节 俗名唤作“娃娃鱼”
第二节 从水中到陆地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大鲵
第三章 水环境中的王者
第一节 有大鲵,就有好水
第二节 山涧夜行侠
第三节 名副其实的两栖寿星

科技馆

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是张家界(中国)大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兴建的科普旅游文化项目,场馆建设面积2498.7平方米,尚属世界首家大鲵生物科技馆。
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坐落于张家界核心景区武陵源区宝峰湖口。馆内采用先进的声、光、电互动多媒体展示手法,以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演变为背景、突出“自然、人文、科技”为主题,集科普、旅游、艺术于一体,揭开大鲵神秘面纱,了解大鲵全面价值,让每位客人能在赏心悦目的游览中愉悦的接受科普旅游知识。同时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与大连水产学院实行院企合作,建立大鲵科研博士后工作站,娃娃鱼养殖基地,娃娃鱼科研基地,娃娃鱼科研产品(保健、养颜、护肤、化妆品等系列产品)等生产基地。展馆的标志为两个相互依存的娃娃鱼、类似太极图,把大鲵文化与太极文化有机的融合。
大鲵生物科技馆内设有生物万物、星罗鲵布、冰晶体、上古封印、大鲵家园、探秘大鲵、4D动感影院等展区,其中大鲵家园多媒体互动技术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张家界四季情歌,4D影院尚属湖南唯一的4D影院。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