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乌毛蕨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2cm。根状茎粗短,直立。叶簇生,叶柄坚硬,长达60cm以上,基部密被毡状披针形的褐色鳞片,叶片长宽披针形,草质,长40—120cm,宽25—40cm,羽状复叶,羽片多数,斜展,互生,条状披针形,长15—23cm,宽l一2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或楔形,无柄,全缘,侧脉细密,通常分叉。孢子囊群线形,沿中肋两旁着生,囊群盖同形,向中肋开口(图86)。

地理分布

分布于我国江西、浙江、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

生物生态特征

一般于2—3月萌发返青,3—4月新叶展开,并形成孢子囊群,老叶逐渐枯死。9—10月孢手成熟后自行散落,至降霜地上部分枯死。凡是冬季无霜、气温≥5℃的地区,能以绿色体越冬,翌年春季生出新叶。生育期约250—270天,生长期达270—300天。东方乌毛蕨的根茎富含营养,具有大量的潜休芽,根茎断离.旨可自成新株。在刈割或畜群啃食的情况下,能促使芽点萌发,具有较强的再生力。但生长在居民点附近的东方乌毛蕨群落,由于每年强度刈割或放牧利用,使其生活力逐渐下降,甚至在草群中消失。东方乌毛蕨是热带植物种,适应的生态幅不宽,只能在暖热、湿润的中亚热带以南的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耐寒性远不如广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芒箕骨(Dicranopterisdichotoma),在中亚热带以北地区不能生存,当冬季气温下降至0℃左右时,地上部分即趋干枯,在绝对最低温度达–5℃以下的地区,其地下器官也难以越冬。东方乌毛蕨分布的垂直高度,海拔300—1300m;适应的降水范围1400—2000mm,土壤pH范围4.5—5.5,在pH值为4的土壤上也能生长,为丘陵山地酸性土的指示植物。喜生于从黄壤至红壤的各类土壤类型中,尤其在红壤土上分布最为普遍。多生长于丘陵山地阴坡的杂木林和松林下以及湿润、肥沃的路旁、沟边,比较耐荫蔽,在郁蔽度达0.5的林下能生长良好。不耐水渍,喜生于排水条件良好的坡地。耐高温而不耐干旱,在35℃以上的持续高温下,只要土壤

饲用价值

东方乌毛蕨的叶片柔嫩多汁、无毒、无异味,是一种良好的青绿饲草。幼嫩时,猪喜食,牛、羊采食。但在孢子成热后,叶柄纤维化,饲用价值明显下降。其化学成分见表86—1。东方乌毛蕨含有17种畜禽所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高,达7.91%,已达到良等牧草的水平,比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的氨基酸含量还高(表86—2)。东方乌毛蕨的总能,对牛,羊、猪、鸡的消化能、代谢能、各种净能及可消化粗蛋白质的含量均相当高,已达优等牧草的水平,尤其适于牛、羊、猪的利用(表86—3)。东方乌毛蕨是一种大型蕨类植物,产草量相当高,一般每丛可产鲜叶1.5—2.5kg,最高可达3.5kg左右,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东方乌毛蕨幼嫩期,可以放牧牛、羊,亦可刈割后切碎喂猪和家禽,还可作为青贮的原料。在孢子成熟前,可刈割晒制青干草,制成草粉,作为配合饲料的原料。根茎富含淀粉,加工后可作精饲料。除饲用外,可作薪柴;其叶丛造型美丽,可用作绿化、美化环境,水土保持和观赏植物,也是造纸原料;叶可入药,捣碎外敷疮肿,可消肿、拔毒、生肌,根茎入药,打清热解毒化瘀之功效。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