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于2—3月萌发返青,3—4月新叶展开,并形成孢子囊群,老叶逐渐枯死。9—10月孢手成熟后自行散落,至降霜地上部分枯死。凡是冬季无霜、气温≥5℃的地区,能以绿色体越冬,翌年春季生出新叶。生育期约250—270天,生长期达270—300天。东方乌毛蕨的根茎富含营养,具有大量的潜休芽,根茎断离.旨可自成新株。在刈割或畜群啃食的情况下,能促使芽点萌发,具有较强的再生力。但生长在居民点附近的东方乌毛蕨群落,由于每年强度刈割或放牧利用,使其生活力逐渐下降,甚至在草群中消失。东方乌毛蕨是热带植物种,适应的生态幅不宽,只能在暖热、湿润的中亚热带以南的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耐寒性远不如广布于我国南方山区的芒箕骨(Dicranopterisdichotoma),在中亚热带以北地区不能生存,当冬季气温下降至0℃左右时,地上部分即趋干枯,在绝对最低温度达–5℃以下的地区,其地下器官也难以越冬。东方乌毛蕨分布的垂直高度,海拔300—1300m;适应的降水范围1400—2000mm,土壤pH范围4.5—5.5,在pH值为4的土壤上也能生长,为丘陵山地酸性土的指示植物。喜生于从黄壤至红壤的各类土壤类型中,尤其在红壤土上分布最为普遍。多生长于丘陵山地阴坡的杂木林和松林下以及湿润、肥沃的路旁、沟边,比较耐荫蔽,在郁蔽度达0.5的林下能生长良好。不耐水渍,喜生于排水条件良好的坡地。耐高温而不耐干旱,在35℃以上的持续高温下,只要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