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裂叶绢蒿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中国植物志】:76(2):288
【组中文名】:三裂叶绢蒿组
【组拉丁名】:Sect.3.Juncea (Poljak.)Y.R.Ling
【亚族中文名】:菊亚族
【亚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 O.Ttoffm.

形态特征

半灌木状草本。主根明显,粗,木质;根状茎粗、短、木质,上部具多数短小、木质、多年生的营养枝,被黄褐色、开裂成纤维状的薄皮。茎多枚,直立,高20-40厘米,具纵纹,下部木质,上部半木质,并有短或略长与开展的分枝;茎、枝均密被灰白色、平贴的短柔毛。叶两面密被灰白色平贴的短柔毛;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宽卵形或倒卵形,长1.5-5厘米,宽1.5-3.5厘米,二回三出全裂或第一回三出全裂,裂片每侧具1-2枚小裂片或无小裂片,裂片或小裂片线形、线状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1.5厘米,宽1-1.5毫米,先端有短尖头,叶柄长1.5-4厘米,开花时下部叶通常凋落;中部叶3出全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1.5厘米,宽2-4毫米,叶柄长0.5-1.5厘米;上部叶与苞片叶不分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直径2.5-4毫米,无梗或有极短的梗,在分枝上排成紧密的穗状花序,在茎端略为疏松排列,并在茎上组成狭窄或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4-5层,外层总苞片小,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平贴的短柔毛,边狭膜质,中、内层总苞片略长,椭圆形或长卵形,中层总苞片背面微有毛,边宽膜质,褐色,内层总苞片半膜质,背面无毛;两性花4-7朵,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披针形或近线形,基部圆,花柱短,先端2叉,叉端具睫毛。瘦果小,卵形或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产新疆北部;生于海拔800-1500米地区的砾质坡地、山麓、戈壁、荒漠化或半荒漠化草原及漠钙土地区,也见于干河谷地带。苏联(中亚东部)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新疆。

用途

含挥发油及生物碱,主要成分有山道年及莰醇等。

变种

大头三裂叶绢蒿(变种)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叶较小,长1.5-2厘米,顶端裂片长4-6毫米。头状花序较大,直径3-4毫米;总苞片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
产新疆北部;生于海拔800-1 500米地区的砾质坡地、山麓、戈壁、荒漠化或半荒漠化草原及漠钙土地区,也见于干河谷地带。苏联(中亚东部)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新疆。
含山道年成分。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