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H是建立在DVB(
数据广播)和DVB-T(传输)两个标准之上的标准,虽然它是一个传输标准,事实上注重于协议实现。
示意系统
系统前端由DVB-H封装机和DVB-H调制器构成,DVB-H封装机负责将IP
数据封装成MPEG-2系统传输流,DVB-H调制器负责
信道编码和调制;系统终端由DVB-H
解调器和DVB-H终端构成,DVB-H解调器负责
信道解调、解码,DVB-H终端负责相关业务显示、处理。
目前,DVB标准中支持4种
数据广播的方式:数据管道、
数据流、多协议封装和数据轮播,虽然它们原则上都可以传送IP数据,但是由图1可以看出,DVB-H只使用了多协议封装(MPE)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数据管道和数据流两种方式较少使用,因此未予考虑,而数据轮播方式主要被用于传送文件和
数据对象,并不适用于
流媒体业务,且在该方式下很难实现时间分片。与其他三者不同,多协议封装技术对
数据对象和
流媒体业务都具有良好的支持特性,并且还可接受IP以外的其他
传输协议,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特别是在该方式下很容易实现时间分片,因此能够符合DVB-H的技术需求。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DVB组织已经对多协议
封装方式下的IP地址解析做出规范即INT表(IP/MAC Notification Table,IP/MAC 通告表)。
DVB-H系统并不是简单的将数据广播和DVB-T融合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DVB-H标准支持的是手机等小型终端设备,它们的天线更小巧,移动更为灵活,因此DVB-H传输系统还具有以下特殊要求:
(1)由于接收终端采用电池供电,为提高电池的使用时间,终端应能够周期地关掉一部分接收电路以节省功耗;
(2)对于漫游的用户,当用户进入新区域后应仍能非常顺利的接收DVB-H业务;
(3)对于室内、室外、步行、乘车等不同的接收方式,传输系统应能保证在各种移动速率下顺利接收DVB-H业务。
(4)在充斥大量脉冲干扰的环境中,传输系统应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该类干扰带来的影响。
(5)DVB-H作为手持终端的通用业务规范,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传输带宽和
信道带宽应用。
协议层次划分
采用时间分片技术,用于降低手持终端的平均功耗,便于进行平稳、无缝的业务交换。
采用MPE
前向纠错技术,用于提高移动使用中的C/N门限和多谱勒性能,同时也能增强抗脉冲干扰的能力。
物理层在DVB-T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增加了4K传输模式和深度符号交织等内容,除原有DVB-T的技术特点外还具有:
在TPS(Transmission Parameter Signalling,传输参数信令)比特中增加DVB-H信令,用于提高业务发展速度。
蜂窝标识在TPS中指示,用于支持移动接收时的快速信号扫描和频率交换。
增加4K模式以适应移动接收特性和单频网蜂窝的大小,提高网络设计、规划的灵活性。
2K和4K模式进行深度符号交织,进一步提高它们在移动环境和
冲击噪声环境下的鲁棒性。
DVB-H标准对时间分片、蜂窝标识和DVB-H信令技术作为强制性要求必须使用,其它各技术组合是可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