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
建立与产品装配相关的各种资源库(包括工装,工具,设备等);
建立典型装配工艺流程的Process Library;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模版的定制,并建立关联的产品工艺数据模型;
进行产品装配过程的定义和仿真、验证;
初步建立三维工艺仿真与验证的工作流程和规范;
通过第一阶段的实施,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A.工艺人员可以在产品投入实际生产以前及早的发现产品设计、工装设计以及工艺设计的错误,减少产品的返工和报废,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B.促使企业尽快完成工装/工具/设备等资源的数字化,并建立相应的3D资源库;
C.为实现现场可视化装配打好基础,减少人为失误,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
D.对装配工人和维护人员的全新培训模式,方便其准确、快速的理解和掌握;
E.进一步理解DELMIA 的工程思想,建立初步的工艺设计模版,初步进行相关仿真工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
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利用DPE建立Manufacturing Hub(MHub)进行装配工艺的详细设计和仿真,并生成
工艺指令、相关工艺配套表和MBOM等。
详细分析工艺规划的工作流程,并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定制DPE,使其强大的功能能够最好地和工作相结合;
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定制相关的功能和报表;
读入EBOM和CATIA V5的3D实体数据到MHub中;
进行装配工艺方案的设计,划分工艺分离面,形成初始分工
结合DPE和DPM进行3D环境下工艺的详细设计、仿真和验证;
进行基于人机工程的
装配仿真。利用定义的装配工艺流程信息以及产品和资源信息,定义每个零件的装配路径,实现产品拆装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及早发现装配工艺设计中的不合理内容;
生成装配指令和相应的工艺配套清单供生产部门人员使用;
生成经过验证的MBOM,并以EXCEL等格式输出;
通过第二阶段的实施,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A.可以改变传统的工艺设计方法,使装配工艺设计从二维提升到三维,建立数字化装配制造的新模式;
B.促进工艺应用水平的提高,继承、重用优秀的工艺经验;
C.实现数字化装配、数字化维护、数字化培训,为实现建立
数字化工厂的目标创造条件;
D.使型号项目更方便的按并行工程思想开展。
第三阶段
在完成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与集成性,根据用户的特别需求继续进行相应的定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的
工程软件进行集成。
根据具体需求继续开发各种工艺报表和软件功能;
扩大DELMIA在企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入相关新的模块和进行二次开发;
在DELMIA应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整体的IT架构,实现数据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通过第三阶段的实施,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A.充分整合企业数字信息资源,提高数字化制造水平;
B.为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提供验证平台,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制生产周期,降低总体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