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GF在神经组织的表达
从多种
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起源的组织(如大脑皮质、下丘脑、垂体和视网膜等)可提取、纯化出bFGF。采用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出神经元胞体、轴突与树突近端bFGF浓度为40~120 pm*g-1〔12〕。在
星形胶质细胞和海马神经元、腰段脊髓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坐骨神经的雪旺氏细胞、郎飞氏结等也发现有bFGF的分布〔13,14〕。在鹌鹑的胚胎期,发现
神经管和
神经嵴有bFGF表达,后期在脊索和脊索神经节根表达。
中枢神经损伤后,有关bFGF表达情况的研究较多。Finklestine等(1988)发现脑损伤后bFGF明显增加,尤其病灶周围
星形胶质细胞最为显著;Salley(1991)报道大脑损伤后3天,患侧皮层、室管膜和海马神经元中bFGF增加;Christine等(1994)诱发成年大鼠癫痫发作时,前脑神经元和胶质中bFGFmRNA显著增多。但在周围神经有关神经损伤后bFGFmRNA的表达,尚未见文献报道。
bFG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
(1)是神经胶质细胞和雪旺氏细胞的
促有丝分裂原。bFGF有刺激神经
胶质细胞的非有丝分裂活性,如促进
星形胶质细胞的迁移和
纤溶酶活剂的释放;调节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谷氨酸和S-100蛋白的合成;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典型的细胞进程和细胞膜结构;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并形成纤维状外形;也可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并增加其
髓磷脂相关蛋白和类脂的含量。
bFGF能延长培养液中多种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的存活,刺激
胆碱乙酰化酶的合成以及突起的生长。Aoyagi等〔15〕报道在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中加入bFGF,可使神经元成活时间增加和其
轴突延长。在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中加入bFGF10~30pg·ml-1,使原只能存活5~7天的神经元生命延长14天,数目增加4倍;当浓度增至200~500pg·ml-1时,可使原只30μm的突起延长至100μm。Patner等(1988)在培养的雪旺氏细胞中加入bFGF后,5%~10%的细胞进入
分裂期。bFGF对培养中的胚鼠脑的额区、顶区、纹状体、丘脑的
胆碱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大鼠小脑皮质神经元、交感
节细胞、鸡胚脊髓前角神经元等都有营养和促进作用。
(3)体内神经营养作用
当bFGF用于损伤的大脑时,能促使海马神经元存活,而无bFGF时海马神经死亡。在外周神经系统,当bFGF加入紧靠坐骨神经切断处,能够
促进神经的髓鞘化,防止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死亡〔16〕。Seivers(1987)、Gospodarowicz(1990)等也证实bFGF可使切断视神经后的视网膜后的
视网膜节细胞成活。将bFGF注入大鼠脑中,也可保持切断轴突的大脑皮层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Anderson,1988)。Ferrari等(1989)经体内实验证实,bFGF能提高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物的成活。
(4)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
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中,有资料表明,bFGF有明显的促进外周神经纤维再生的作用是比较肯定的,也已在体的神经“套管”
模型实验中得到证实〔16〕。自Lundborg(1982)建立神经再生模型后,有关加入某些因子对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很多。Cuevas〔17〕等给切断坐骨神经灌注bFGF,可提高神经的再生率。Laquerriere等〔18〕在桥接大鼠7mm长坐骨神经缺损中使用bFGF,4周后发现神经再生成功。Koshinaga等〔19〕研究了脊髓损伤后bFGF、aFGF的表达情况后认为,aFGF、bFGF参与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有研究表明bFGF的促神经
再生作用可与
NGF家族、睫状节神经营养因子(CNT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等的神经营养活性相互协同〔2〕。
bFGF有对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Gensburgeror(1987)发现培养的大鼠神经元加入bFGF后,出现胆碱能成份分裂并增殖。Dicico-Bloom(1990)观察到成神经细胞的分裂受bFGF的调节,分裂过程中出现
轴突突起生长出
生长锥、神经递质合成、递质小泡的转运等神经元特性。此外,bFGF还可通过它的促
血管生成作用来影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