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胱氨酸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物性数据

1.性状:白色六角形板状晶体或结晶粉末。无臭,无味。
2.密度(g/mL,25/4℃): 1.677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熔点(ºC):点260~261℃(分解)
5.沸点(ºC,常压):未确定
6. 沸点(ºC,5.2kPa):未确定
7.折射率:未确定
8.闪点(ºC):未确定
9. 比旋光度(º):[α]D20 -223.4°(C=1,1mol/L盐酸中)。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3.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溶解性:溶于稀酸和碱性溶液,极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大鼠经口LD50:25mg/kg
2、其它多剂量毒性:大鼠经口TDLo:279mg/kg/93D-C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55.95
2、 摩尔体积(m3/mol):152.8
3、 等张比容(90.2K):468.6
4、表面张力(dyne/cm):88.2
5、极化率(10-24cm3):22.18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6.3
2.氢键供体数量:4
3.氢键受体数量:8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7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77
7.重原子数量:14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9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2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1. 常温常压下性质稳定。
2. 存在于烟叶中。
3. 广泛存在于毛、发、骨、角中。
4. 有三种异构体:左旋体、右旋体、消旋体。

贮存方法

应密封于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合成方法

1.L-胱氨酸是在1810年由Wollaston从膀胱结石中发现的。1832年,Berzelius将其命名为胱氨酸,它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有少量存在,多含于头发、指爪等的角蛋白中。也可以采用合成法得到。工业上从毛发中提取,收率可达7.5-8%。实际生产中有的只达5%。
2.将猪毛在盐酸中水解,过滤除去杂质,结晶得粗品,再加活性炭脱色、脱铁、洗涤、干燥制得。
3.将浓度为10mol/L的盐酸720kg加入到水解罐中,加热至70~80℃,迅速投入人发或猪400kg,继续加热到100℃,并于1~1.5h内升温110~117℃,水解6.5~7h( 从100℃起计) ,冷却,过滤。滤液在搅拌下加入30%~40%的工业氢氧化钠溶液,当ph值达3.0后,碱液减速加入,直到ph值4.8为止,静置36h,分取沉淀,离心甩干,即得胱氨酸粗品 (Ⅰ) ,母液中含有谷氨酸、精氨酸和亮氨酸等。称取胱氨酸粗品(Ⅰ)150kg,加入10mol /L盐酸约90kg,水360kg ,加热至65~70℃,搅拌溶解0.5h,再加入活性炭12kg,升温到80~90℃,保温0.5h,板框压滤。滤液加热到80~85℃,过搅拌边加入30%氢氧化钠,直至ph4.8时停止。静置,使结晶沉淀,虹吸上清液,分取底部沉淀后再离
心甩干,得胱氨酸粗品 ( Ⅱ) 。称取胱氨酸粗品 ( Ⅱ)100kg ,加入1mol/L盐酸500L,加热至70℃,再加入活性炭3~5kg。然后升温至85℃,保温搅拌0.5h ,板框压滤。滤液中加入滤液体积约1.5倍蒸馏水,加热至75~80℃,搅拌下用12%氨水中和至ph3.5-4.0,此时胱氨酸结晶析出。结晶离心甩干,以蒸馏水洗至无氯离子,真空干燥,即可得胱氨酸成品。人发的收率可达8%,猪毛的收率可达5%。

用途

1.用于生化研究。制备生物培养基。用于生物化学和营养研究,医药上有促进机体细胞氧化和还原机能,增加白血球和阻止病原菌发育等作用。主要用于各种脱发症。也用于痢疾、伤寒、流感等急性传染病、气喘、神经痛、湿疹以及各种中毒疾患等,并有维持蛋白质构型的作用。也用作食品调味剂。
2.生化试剂,用于生物培养基的制备。也是氨基酸输液和复合氨基酸制剂的重要成分。
3.作饲料营养强化剂,有利于动物发育,增加体重和肝肾机能,提高毛皮质量。
4.可作化妆品添加剂,能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皮肤过敏及治疗湿疹等作用。

安全信息

危险运输编码:UN 2811 6.1/PG 3
危险品标志:刺激
安全标识:S26S36S24/25S22
危险标识:R36/37/38
风险术语:R36刺激眼睛。R37刺激呼吸系统。R38刺激皮肤。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安全术语:S22切勿吸入粉尘。S25避免眼睛接触。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S36穿戴适当的防护服。S24/25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