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811 F1)为19世纪著名的长周期彗星,为法国的天文学家Honore Flaugergues在1811年3月25日所发现,当时彗星距离太阳为2.7天文单位(AU)。 彗星在1811年9月12日通过近日点,彗尾长度超过60度,在1811年10月,彗星达到最大亮度0等。
从1811年5月至8月为止,由于彗星位于低角度的夜空并受到暮光的影响,这颗彗星很难被发现。1811年8月间,弗洛热尔格和奥伯斯都能够于小狮座发现它的踪迹。借由彗星搜寻望远镜的帮助[1] ,奥伯斯指出,彗星形成一个小而独特的尾部,由两条射线组成的抛物线。到了九月,位于大熊座的彗星,已经成为夜空中一个耀眼的天体,因为它已经逐渐接近近日点:威廉·赫歇尔指出,直到10月6日为止,彗星都拥有一条25°长的彗尾[1] 。
到了1812年1月,这颗彗星的亮度已经开始减弱。一些天文学家继续观察彗星几个月的时间,文森特·维希涅夫斯基(Vincent Wisniewski)最后在1812年8月12日于新切尔卡斯克观测到该彗星,并指出彗星的亮度只能勉强达到视星等11等。
1811年大彗星被认为有一个特大的彗发,可能超过100万英里,比太阳直径还大百分之五十。后来估计这颗彗星的核心直径介于30-40公里之间,公转轨道周期为3,757年(后来调整为3,065年)。因为1811年大彗星拥有巨大且活跃的彗核,所以即使彗星并没有特别接近太阳或地球,彗星仍然是相当耀眼的,这个特征与海尔·博普彗星相当类似。
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彗星的时间长达260天,为当时最久的纪录,直到1997年的海尔·博普彗星才打破这个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