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米市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建制沿革

长沙因为多种原因近代早期还不是湖南的中心米市,仅为一个以碓坊零售为主的内销型市场。随着商路的转移尤其是1904年的开埠,长沙的各种潜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米市因而发展迅速,外销量逐年增加,到清末基本完成了向外销型市场的转变。1908年曾国藩之女婿聂缉规在长沙开设的协丰粮栈小有名气。
长沙米市的兴旺,除了长沙特殊的地理、经济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粮食生产相对发达的基础上的,那时粮食总产量在全国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四川。长沙"文夕"大火后,米市衰落。抗日战争胜利后,逐渐恢复,到1947年长沙粮食行业共有企业700多家。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长沙市共辖六区二县,代管一县级市:长沙市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总共辖82个街道、95个镇、14个乡。
长沙市行政规划列表
市辖区 / 县级市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邮政区码
行政代码
政府驻地
42
52.3
410001
430101/430102
东屯渡街道人民东路62号
74
47.5
410002
430103
青园街道湘府路9号
552
80.2
410006
430104
望岳街道金星北路段517号
187
56.7
410005
430105
芙蓉北路街道芙蓉北路
114
72.5
410007
430111
圭塘街道香樟东路4号
969.5
52.68
410200
430112
高塘岭街道雷锋东路30号
浏阳市
4999
136
410300
430181
长沙县
1997
98
410100
430121
2906
135
410600
430124
玉潭镇

地理环境

由于长沙城处于从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西侧为低山区,碧虚岭海拔300.8米,为岳麓山高峰。山前有天马山、凤凰山大小岗丘罗列;山后有桃花岭、金牛岭等。西北分布着元古代震旦纪期的浅变质岩和板岩组成的丘陵。由于地层岩质坚,自然剥蚀作用缓慢,成了谷山、尖山、乌山等数座孤峰。 东北侧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地带,地表发育的土壤多为沙土,山势较陡峭,山脊多不相连。 距长沙约30公里有黑麋峰,海拔591米。 再东北有影珠山、天华山、飘风山、明月山等。东侧和东南侧为红岩丘岗,海拔一般100米左右。大多数小山丘岩质松散,易风化成红岩岗地;个别因岩基坚硬,仍耸立于丘岗之中。烈士公园北端的罗洋山,东面受浏阳河切削,悬岩壁立。
盆地中心为沿江的冲击台地,是长沙城市建的主要地带。其地层主要是第四纪更新世的冲积性网纹红土和砂砾。 湘、浏阳河二水交汇的新河三角洲为第一级台地,海拔约30米,高出湘江常水位约10米。五一广场一带为第二级台地,高出湘江常年水位约30米,长古城主要分布在这一级台地。 今天的长沙城已扩展到了第六、第七级台。由于其地表为粘土砂砾层,且岩基结构坚硬,每平方米可承压2.5-3万公斤, 高者达5万公斤,适宜于建设高层建筑。由于盆地内台地是由崩塌的砂岩与粘土构成,地层中孔隙多,有较好的含水层,地下水源丰富。古时沙城中水井比比皆是,清澈甘冽,四时不竭,白沙井、鸳鸯井、水风井等迩闻名。在五一广场一带,曾发掘出战国、东汉、三国时期的古井数十眼。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长沙矿产种类繁多,尢以非金属矿独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铁、锰、钒、铜、铅、锌、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余种,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菊花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海泡石,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矿,等等。其中大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16处,矿点300多处。

土地资源

全市辖区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7亩。长沙土壤种类多样,可划分9个土类、21个亚类、85个土属、221个土种,总面积1366.2万亩,其中,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其余还有菜园土、潮土、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水利资源

长沙市的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支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302条,其中湘江流域289条。按支流分级:一级支流24条,二级支流128条,三级支流118条,四级支流32条;另有13条属资江水系;形成相当完整的水系,河网密布全市。年平均地表径流量82.65亿立方米,径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经长沙市的常年径流量年均692.50亿立方米,全年可通航。全市水能蕴藏量24.53万千瓦,地下水总储量9.35亿立方米/年,为长沙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但现仅利用16.72%。长沙周边水系完整,河网密布;水量较多,水能资源丰富;冬不结冰,含沙量少。

人口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为7044118人,其中芙蓉区523730人天心区475663人,岳麓区801861人,开福区567373人,雨花区725353人,长沙县979665人,望城区523489人,宁乡县1168056人,浏阳市1278928人。户籍人口为651188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2075381户,家庭户人口为609792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581350人,占50.84 %;女性人口为3462768人,占49.16 %。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55887人,占13.57%;15-64岁人口为5452222人,占77.40 %;65岁及以上人口为636009人,占9.03 %。

历史文化

1726年(雍正四年),清政府由藩司发帖,开设各类牙行,提供交易场所,米市正式形成。长沙集镇共开设牙行35户,其中粮行就占了24户。长沙粮行的兴旺,吸引了长沙附近的小米市向省城汇集。同时出现了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出售的人工碾坊、牛碾坊,乃至机器碾坊。
到光绪年间,长沙的碓坊发展到500家,大都分布在碧湘街至草潮门沿江一带,尤以潮宗街最多,故有"米街"之称。清末民初长沙粮食行业开始分化为以加工为主的碾米业、以储粮为主的粮栈、以代客买卖为主的粮行和纯零售的米店4个自然行业。

风景名胜

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麓山寺、清水塘、船山学社、第一师范等,风景区有桔子洲、爱晚亭等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