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第一弯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概述

长江第一弯一向以“险”而闻名天下。这里首先是山险。峡谷两岸,高山耸峙。东有
国内三峡,世称壮观,它的江面与峰顶高差,仅1500米;美国的地狱峡谷,世界著名,最大高差,也仅2400米,它的深邃,可以想见!虎跳峡不仅深,而且窄,许多地方,双峰欲合,如门半开;身入谷中,看天一条缝,看江一条龙;头顶绝壁,脚临激流,令人心惊胆战。其次是水险,由于山岩的断层塌陷,造成无数石梁跌坎,加之两岸山坡陡峻,岩石壁立,山石风化,巨石常·崩塌谷底,形成江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错,险滩密布,飞瀑荟萃。从上虎跳峡至下峡口,落差达210米,平均每公里14米,江流特急,不少段落,每秒达六至八米。因而江水态势,瞬息万变,或狂驰怒号,石乱水激,雪浪翻飞,或旋涡漫卷,飞瀑轰鸣,雾气空蒙。构成世上罕见的山水奇观。
虎跳峡谷天下险。这虽给航行带来不便,但这个“险”中却蕴藏着一种美,一种摄人心魄的壮美,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到此寻幽探险。若从丽江大具进峡,下平台,沿小路绕至山脚,达下虎跳。两岸危崖壁立,在30来米宽的江面中,还屹立着四五米高的虎跳石。江水从两边倾泻而下,犹如猛虎下山,风驰电掣,水花进射,山谷轰鸣,蔚为壮观。

地质成因

自20世纪初以来,众多学者对长江第一弯进行了考察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归纳起来有“河流袭夺成因”和“非河流袭夺成因”两种。

2.1河流袭夺观点

1991年,曾昭璇认为鸿文村到剑川谷地为成形河谷,谷地中有古阶地发育和古河床卵石层,古谷地纵斜度均匀向剑川递降等,从而认为古金沙江确实存在,古代金沙江南流入洱海段是更新世河谷,并认为古金沙江河床干涸是在更新世末期,亦即金沙江袭夺发生于距今1.7万年,而虎跳峡上溯侵蚀是在更新世末期才达到的。

2.2非河流袭夺观点

1957年,袁复礼认为:虽然石鼓以上的金沙江与怒江和澜沧江的河床同处于横断山脉之中,大致成为南北向的大断落谷,但石鼓及下游各地金沙江都有突然的转折变化,可用嵌入河曲解释。
1963年,沈玉昌等认为:石鼓附近金沙江的马蹄形大拐弯与北北西—南南东和北北东—南南西的共轭构造有关,并不是河流袭夺的结果;鸿文村附近不是袭夺弯,在鸿文村与玉龙山之间也没有袭夺的痕迹;鸿文村与剑川的宽谷主要沿着北北东—南南西大断裂发育的一连串的断陷盆谷,北段为石灰岩溶蚀洼地,中段为宽广的第三纪九河红色岩系盆地和河东断陷溶蚀盆地,南段为剑川断陷盆地,这一宽谷形成的时代约在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第三纪时,金沙江与澜沧江及红河上游礼社江之间的一些盆地大多数是封闭的,沉积了各自的地层,砾石层岩性成分很不一致,在
古金沙江从向南流转向北流的过程中,东西向的构造隆起起了关键作用:一方面形成了南北向隆起阻断了流路,另一方面由于老君山一带的强烈隆起,使该区金沙江河床变得比较狭小,古金沙江才会掉头向北流动。否则,只有在老君山北面形成一定规模的湖泊使水位抬高,才能迫使河流沿水落河废弃河谷流动,但这一带没有发现相关湖相沉积证据。
长江第一弯的成因问题因其重要性而使众多有关学者关注,但其复杂性又使这个问题争论了近百年而未能解决。通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特别是纵向岭谷区的水系发育过程和特征来分析长江第一弯的成因,将水落河及冲江河解释为古金沙江的支流,石鼓附近的金沙江锐角弯是水落河和冲江河汇入古金沙江的汇流口,而不是袭夺形成的,也不是构造形成的,不仅符合河流地貌形态的发育规律,而且更接近事实,符合该区水系发育的历史过程。

旅游指南游

峡有两种选择:一种可借助汽车游看重点,省力快捷;另一种则是徒步穿越,可徒步走哈巴雪山小路,也可徒步走碎石公路,身体力行的品味虎跳峡之美。另外还可把虎跳的景观分为峡景和山景,以上说的上、中、下虎跳之景都是峡景,主要在峡谷左侧山腰的碎石公路一线观赏;山景是指徒步哈巴雪山看到的景观,主要在步行小路和翻越哈巴山至中甸白水台的途中观赏。

3.1徒步提醒

2.最应该小心的是位于核桃园和中峡旅馆之间的大深沟瀑布,无论晴雨都会落石,非常危险,过了这个险地就到了中峡旅馆。
3.从桥头乘车到核桃园,可包租长安微型客车,120-150元可乘6人;如乘山白脸旅馆客货车,每人10-15元。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