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根菇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别名:长根奥德蘑、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露水鸡大毛草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5~
长根菇

长根菇

15cm,半球形至平展,中部微凸起,呈脐状,并有辐射状皱纹,光滑,湿时微粘,淡褐色、茶褐色、暗褐色。菌肉白色,薄。菌褶白色,离生或贴生较厚,稀疏排列,不等长。菌柄近柱状,长5~18cm,粗0.3~1.1cm,浅褐色,近光滑,有纵条纹,常见扭转,表皮脆骨质,肉部纤维质且松软,基部稍膨大且延生成假根。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近卵圆形至宽椭圆形,有明显芽孔, 12~18μm X 9~15μm。囊状体近梭形, 75~175μm X 10~29μm。褶缘囊状体与上同。

生长条件

1.营养
长根菇对营养要求不苛刻,可以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粉等多种原料上生
长,以此为主料,加入适量麦麸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2.温度
菌丝生长适温20~25℃,出菇适温也在这一范围,这是与多数食用菌不同的。
3.温度
菌丝适宜的基质含水量65%~70%。出菇需要85%~95%的大气相对湿度
4.光照和通风
出菇期从100~300勒克斯光照为最适,二氧气化碳浓度要控制在0.3%以下。
5.酸碱度(pH值)
菌丝生长的基质pH值以5.5~7.2为好。
6.覆土
长根菇子实体形成不需要覆土,但是,覆土后子实体发生更多,生长更健壮。

栽培技术

1、配方。母本为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棉籽壳5%,阔叶树木屑60%,麦皮33%,糖和碳酸钙各1%,含水量55%。栽培袋配方为:棉籽壳35%,麦皮25%,阔叶树木屑38%,糖和碳酸钙各1%,含
长根菇

长根菇

水量68%。 2、季节。长根菇属高温型品种,一般出菇时间在4-11月(在福建三明的气候条件),它的成熟周期一般要求适温下菌龄达60天以上。事实上长根菇接种一般被安排在秋末冬初。如此安排有三个好处:一是可提高单产;二是可提早出菇(在气温更低的条件下出菇);三是因为那时气候更适于菌丝生长,同时,养菌温度适合可大大降低污染率。
3、制袋。先将棉籽壳预湿,至含水量为75%左右,再把蔗糖溶于桶装的水中。在夏季预湿棉籽壳应加放1%的石灰,预湿后的棉籽壳不可堆放,只能摊开,以免发酸,第二天,按照配方,把预湿的棉籽壳、木屑、麦皮、糖水和碳酸钙混合搅拌均匀,把含水量调至68%。制袋时采用17×33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应压装至料高15厘米,干重约在0.4-0.45公斤。料中间须打一直径约1.5-2厘米的洞,以利接种时菌种块掉进洞中,使菌丝更早吃透料,从而达到缩短培养期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4、栽培管理。在室温22-27℃下培养60天,一般菌袋料面的气生菌丝会转成褐色,此是菌袋生理成熟的标志。若发现菌袋料面有革质菌皮,则是菌丝在培养期遇到高温产生黄水,由黄水长期浸泡料面菌丝形成的。革质菌皮在开袋时应被耙掉。开袋前,应先取透气性良好的菜园土先晒干晒透备用。若遇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的菜园土,则应先晒干,后喷0.5‰的甲醛溶液,拌匀后用塑料布闷一天,然后打开塑料布,将菜园土摊开,消除气味。准备工作做好后,把已生理成熟的长根菇菌袋选出来,拔去棉塞套环,并把袋口拆开,折成边缘比料面高3-4厘米,再把晒好的菜园土略调湿,覆在长根菇菌袋料面厚约1-2厘米,然后把覆土调成含水量约65%左右的湿土。最后在靠近料面的塑料袋在不同侧面割2-3个渗水口,以防积水于袋内。开好的菌袋排放于地板或层架上,由于夏季炎热,袋与袋之间最好有2厘米的距离,在催蕾期,为保持覆土的湿度,应勤喷水,喷轻水,以防泥土太湿或结块。在温度适合时,约15-30天就可现蕾,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喷水应掌握"干干湿湿",因为长期高湿菇蝇和螨虫极易繁殖,容易招虫害,长期干燥自然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另外,喷水还应喷雾装水,以免泥土溅到子实体上影响商品价值。采摘时掌握菌盖6分成熟,不能让菌盖展平只能内卷,这样有利于包装托运。采摘时应注意少让泥土粘上子实体。采摘一两批后袋面菜园土减少后要及时补土。

栽培

长根菇栽培中比较流行人防地道栽培。这种栽培方式一般无须覆土(其他栽培技术同覆土栽培)。人防地道内通风不好,湿度高,这样长出的长根菇颜色较浅,不易开伞,采摘后稍吹干,既好保鲜、不粘泥土、菌盖不易破碎,又美观,极具商品价值。

病虫防治

长根菇的病害主要有细菌粘菌真菌中的木霉细菌主要由袋内积水和土壤没处理有关。粘菌则主要是长期在高湿度环境下发生的,只要经常通风控干就可控制住,或者用草木灰溶液喷于感染处;木霉则是在长根菇菌丝生活力较弱的情况下覆土时发生的,菌丝生活力弱时搔菌和覆土都可引起感染木霉,所以要注意长根菇接种后培养期间的温度,并确保在菌丝未老化前开袋。
长根菇的虫害主要有螨虫和菇蝇。它的虫害主要靠综合防治。首先注意环境卫生,排袋前地面先喷杀虫剂或撒生石灰,栽培过程注意隔断四周的虫源,一发现有烂菇应及时清理掉,待到长螨虫和菇蝇时只好分别喷施1‰的哒螨灵和杀灭菊酯等残留量较低的农药。

营养

长根菇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管理

(1)菇场设施选择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有水源、不积水、无污染源的田地作菇场。将田地整理成宽1 -1.2米、高15厘米的畦床,畦床南北向,四周做10厘米高的土埂,两畦之间留宽50厘米的作业道。在菇场四周开排水沟,沟深20厘米。畦上搭拱形荫棚,搭棚的方法与大田荫棚要求相同。脱袋排放之前,要在畦床上撒石灰粉进行消毒。
(2)排场覆土将菌袋用小刀割开,取出已培养好的菌丝块,又称菌筒,紧密卧放在畦床上。菌筒之间的空隙用破碎的菌丝块填满,或用肥沃的土壤填充,然后覆土。
覆土材料应在排场之前提前准备。山区栽培可选用含腐殖质丰富的山地表土作覆土材料;平原地区则可选用疏松的肥沃土壤,或在土中加人1000-15%的煤渣或浸湿的碧糠,以改善覆土的通透性。覆土上床之前,按常规进行土壤消毒。
畦床覆土厚2-3厘米,并保持湿润。塑料拱棚在排场覆土后搭建,并加盖草苫遮荫。塑料薄膜先盖在土面,出菇后将塑料薄膜盖在拱棚支架上,再盖草苫。
(3)出菇管理菌筒排场覆土之后,管理的关键是经常保持覆土的湿润,每天揭膜通风换气,并利用加大温差的方法催蕾。昼夜温差在10℃以上时,有利于子实体发生。若于脱袋之后,在菌丝块表面喷施酸性蛋白酶抑制剂1-2次,促使菌丝体内酸性蛋白酶转化为中性或碱性蛋白酶,从而可抑制菌丝生长,使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亦可加速子实体的发生。
覆土之后,菌丝得到恢复生长,并延伸到覆土层。当覆土表面有少量白色菌丝出现时,应早、晚在覆土表面喷水,并加大通风量,控制菇棚内温度在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一般在覆土后的25天左右,即有大量幼蕾破土而出;自然气温较低时,从覆土到现蕾需45-60天。在形成原基之前,埋在土内的培养料表面先形成一层褐色菌膜,然后在菌膜表面形成原基,再以假根形式向土层表面生长。出土之前假根尖端膨大形成白色菌蕾突出于土面,而后菌柄迅速伸长,菌盖很快展开,并开始释放孢子。从现蕾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7-10天。但因受自然气温的影响,子实体的生育期会缩短或延长。

菌种培养

(1)母种分离菌种分离宜采用组织分离法。每年7-10月份是野生长根菇发生的季节。因出土后的子实体常被菇蝇蛀食,菌柄和菌褶中常有小蛆,故利用开伞后的子实体作分离材料,很容易造成污染,分离成功率低。因此,最好选择幼蕾供分离之用。在进行分离之前,要注意检查菇蕾上是否有被蛀的虫孔,若有虫孔则不宜作分离材料。
对分离材料表面灭菌处理,然后从菌盖中取一小块组织或一小片菌裙,用无菌接种针接种到PDA斜面培养基的中央,在24℃-28℃条件下培养,经6~8天,菌丝在培养基斜面长满。再经转管纯化培养,即可获得纯母种。长根菇菌丝体白色,气生菌丝旺盛,绒毛状,培养基不变色,菌丝层后期边缘带褐色。
(2)母种培养基配制母种采用以下培养基配方
配方1;胡萝卜1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配方2: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配方3:酵母膏20克,蔗糖20克,磷酸二氢钾1克,磷酸氢二钾0.5克,硫酸镁0.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配方4:杂木屑200克,麦麸20克,蔗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配方5:马铃薯200克,麦戴50克,葡萄糖18克,磷酸二氢钾2.5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3,10毫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上述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制备、灭菌,接种后,在25℃~26℃条件下培养6-7天,菌丝较为洁白长满料面培养基。
(3)原种和栽培种制作培养基配方常用以下几种。
配方1:小麦94%(浸泡过夜,翌日煮沸15分钟),杂木屑5%,石膏1%,料与水比1,.2-1.3,pH自然(以下同)。
配方2:棉籽壳78%,麦麸20%,蔗糖1%,石膏1%。
配方3:杂木屑78%,麦教20%,蔗糖1%,石膏1%。
按常规装瓶、灭菌、接种,置于25℃±1℃培养。750克瓶装原种35-40天长满;15厘米* 26厘米袋装栽培种35天左右长满。在杂木屑、麦麸培养基生长的菌丝洁白,绒毛状,气生菌丝较为发达。

配方制作

(1)培养料配方常用配方有以下几组。
配方1:杂木屑75%,麦麸20%,玉米粉3%,蔗糖1%,石膏粉1%。
配方2:棉籽壳78%,麦麸20%,蔗糖1%,过磷酸钙1%。
配方3:棉籽壳80%,麦麸15%,玉米粉3%,过磷酸钙1%,石膏粉1%。
配方4:玉米芯62%,豆秸粉30%,麦麸7%,石膏粉1%。
配方5:杂木屑50%,甘蔗渣25%,麦麸20%,玉米粉3%,蔗糖1%,石膏粉1%。
配方6:杂木屑72%,麦麸20%,玉米粉5%,蔗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0.5%,尿素0.5%。
(2)配制方法按上述配方,调含水量至60%-65%,料水比1,1.2-1.4,pH为6.5-7o通常在配料后直接装袋。有些地方采取发酵料栽培,在装袋前预先进行堆制发酵,一般堆制12天,翻堆3次。
栽培袋采用规格为15厘米*30-33厘米* O.05厘米或17厘米*30-33厘米*0.0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装料。装料时分层将培养料压实。为提高装袋质量,最好采用装袋机分装。后一种规格的长袋,两端用绳索扎封袋口;前一种规格的短袋,在料袋上端套无棉体盖封口。
袋灭菌通常采用常压灭菌,在100℃温度下保持15-20小时。高压灭菌,在0.147兆帕压力下保持1.5-2小时。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