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巷镇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郭巷镇位于苏州市东南,现归入吴中区管辖范围内。身处改革开放大潮之中的郭巷,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它北连中新合作的工业园区,西临吴中区城区,与吴中经济开发区隔河相望,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在咫尺。
如今的郭巷辖有11个社区,总面积53.96平方公里,本地人口4.5万人,外来人口15万人,区域规划常住人口达30万人。

经济与建设


  
这些年,郭巷经济快速发展,已形成以出口加工区和河东高新工业园为龙头,姜庄、双浜、金丝港工业小区为基础的工业板块发展格局,伟创力、华电科技等龙头企业增长迅猛,成为领跑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本,吴淞江科技产业园作为吴中区重点载体项目,正在加紧投资建设中。
  与此同时,苏州最大的菜篮子南环桥市场、米袋子苏州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均落户于此,苏州古玩城也于去年底在北港路对外迎客,东环路汽车一条街销售量持续攀升。
  依托亲水优势、生态优势、地利优势,郭巷街道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仁恒、保利、中海、九龙仓等地产龙头争相抢驻。业界评价,随着尹山湖公园、宝带公园、商业水街的开工建设,尹山湖·独墅湖双湖板块必将成为苏州城市发展的新标杆之一。
此镇现经济环境正在日进千里之速前进着,自身拥有极强的先天自然优势,吸引着各方的投资人士纷纷在此镇掘金的热潮。现正在处于镇政府东迁的行动当中。

地理交通

地处沪宁经济走廊,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
距上海市虹桥国际机场 70 公里
苏州光福机场20公里
上海港100 公里
张家港港96 公里
距苏州火车站、沪宁高速公路8 公里

历史与镇名

郭巷小镇的得名是否与郭姓居民有关,现在已无从考证。当地父老口口相传,小镇最早只有施、董、陈三个姓的居民,其中施家祖上来自崇明,据说是一只官船摇来的;董家祖上也来自崇明,曾在施府任吹鼓手;陈家祖上则是师爷出身,可能来自河南。对于郭巷的“郭”,不少父老认为只是附郭(外城)的意思。
凭着一度拥有较多大规格建筑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区划调整中,位置偏于一隅的郭巷小镇成为乡(公社)政府驻地,从此彻底盖过尹山镇,成为尹山湖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郭巷小镇的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解放时,这里的建成区面积只有0.097平方公里,1987年增加到0.23平方公里,2005年则已增加到2.85平方公里,街道除老街外,还新增了郭新东路、郭新西路、郭新北路、尹丰路和通达路、姜庄路、马村路等。

招商引资

倾力打造商贸产业带。即东环路沿线的商贸产业带,现已经进驻汽车品牌有奔驰、宝马、福特别克、帕萨特、桑塔纳、富康、福骏、广州本田、厦门金龙、东南、庆铃、金杯、一气宝来等二十多个品牌。总投资数亿元,预计两年时间内,在东环路沿线将出现集汽车销售、特约维修和定点代理的商贸新景观。

历史人物

练埙,字声伯,后更名则成,明初人。祖籍福建浦城,父练士章(字文达)曾任苏州某海道万户府的总管,因之迁居郭巷镇尹山,宅址在今尹山街8号一带。练埙幼时即以气节自负,与众少合,洪武十一年(1378)在尹山澹台书院中设义塾,延儒士高平人范焕为师,供里中子弟就学,还割田三十亩作为办学经费。明初学者宋濂为作《长洲练氏义塾记》。后练埙以文学拜左春坊司直郎,充东宫经筵讲官,负责教授太子。担任言官,尽心尽责,遭到同僚的嫉恨。曾纠改尚书不法事,得到明太祖的赞许,特赐锦衣一袭,升河南道监御史(正七品)。后遭嫉恨者中伤,调任云南广西府推官。最后被人下毒而死,年仅三十七岁,时人都为之惋惜。归葬光福凤凰山
练纲(1402—1477)字从道,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郭巷镇尹山街8号一带)人。明宣德十年(1435)乡试第二名举人,入太学,以谙熟《春秋》著名。正统十四年(1449),蒙古瓦剌部大举进攻明朝,八月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弟朱祁钰监国,后登位为代宗。因当时蒙古军威胁犹在,朝廷内部斗争也很激烈,大臣们都惶遽不安,不敢昌言得失。练纲不顾自身安危,上《中兴要事八条》(也称《中兴八策》)。十月,蒙古军围攻北京,练纲又上《勤王急务》一疏,代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郭巷物产

茭白又名菰、茭瓜、茭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烂田里,开花所结籽粒被称为“菰米”或“雕胡”,是古代的“六谷”之一,煮出的饭香气扑鼻,是招待贵宾的佳品。菰感染黑粉菌后不抽穗,但茎部却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茭白。
郭巷茭白栽培历史悠久,农户种植经验丰富,质量上乘,是苏州一带的名产。这里的茭白分秋茭白和四月茭两大类,主要种植在北部和中部。2000年,郭巷地区种植茭白达2000亩,总产420吨。
郭巷是我国三大灯草产地之一。2000年,全镇种植灯草1549亩,年产约112.3万公斤,主要种在境内的中部和北部。农闲时节,妇女们把晒干的灯草一小扎一小扎蘸湿,然后戴上指头箍,用“草刀”一根一根地划,划出的“草玉”卖给做中药的或做烛芯的,剩下的壳就用来做蓑衣、绞绳索。
  郭巷的蓑衣做工考究,厚实耐穿,不漏水,是远近闻名的特产。编织的时候,人们先搓好领头绳,然后把草壳一小股一小股编上去,做成“躯体”,再编上“翅膀”和“裙子”。草壳每隔三四寸就用细绳横向固定,以防日后松散。背部受雨最多,编的时候会多编些草壳。“躯体”的两侧还做上搭钮、背带,披上后可以扎紧,防止身前受潮。这样的蓑衣精巧耐用,难怪有人称之为“别致的工艺之作”。

尹山湖美

尹山湖景色

尹山湖景色

提起尹山湖,许多苏州人会想到这里曾经兴办的多处“五七”干校。其实,尹山湖的历史远不止这么长,最迟到宋元时期,这个湖泊就已形成。它原名尹山淹,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其水系与独墅湖、金鸡湖相连,湖中鱼虾密生,湖边茭草遍布。从湖底曾发现古陶器、古砖瓦等现象看,这里最早是陆地,后来才因地陷或水平面上升而成为湖泊。在湖水的滋养下,千百年来,湖边崛起了一个又一个村镇。
随着经济的发展,尹山湖的景观功能、生态功能越来越受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当地启动尹山湖还湖工程,主要是在原尹山湖中央取土260万立方米,形成一个水面面积约2.13平方公里、湖岸线长8公里的新尹山湖。根据今年1月公示的《苏州市尹山湖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新尹山湖所在区域功能定位为苏州市东南部以居住和休闲功能为主的滨水新区,吴中区东部片区中心,规划城市建设用地6.88平方公里,可容纳居住人口约12万人。
  如今,新尹山湖开阔的水面波光粼粼,清澈的水体宛如碧玉翡翠,让人心旷神怡。湖边有林地、有湖石、有木栈道,让这里成为理想的休闲去处。湖中“漂”起的占地64亩的生态小岛,更是还湖工程的点睛之笔,吸引了众多鸟禽栖息。一个以湖为核心、以滨水绿廊为轴的开放型生态空间已经形成。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