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完成财政总收入92.56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46亿元,分别增长12.8%、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7亿元,增长2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亿元,增长14.8%。原
邗江区、原
维扬区均创成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全面小康社会。
2013年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财政总收入增长1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4%、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龚振志表示,围绕目标,政府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以“高端化”为战略选择,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着力构筑转型升级新优势;以“集聚化”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承载能力,着力构筑实体经济新优势;以“一体化”为总体目标,扎实推进互动融合,着力构筑城乡统筹新优势;以 “效益化”为价值取向,深入实施改革开放,着力构筑持续发展新优势;以“普惠化”为根本要求,切实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构筑和谐发展新优势。
有效投入不断加大。强化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6.6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年均增长21.6%。以“烟花三月”、“金秋百日”等专题活动为契机,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实效。2011年完成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87亿美元,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150.3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1倍、2.3倍,年均增长20.6%、17.9%。充分发挥大项目支撑引领作用,四年累计新开工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4个,其中顶津二期、泰达垃圾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嘉捷机械、荣镁轮毂、德豪润达、汇成光电、税友软件等项目进展顺利。
载体平台全面拓展。省级邗江经济开发区顺利实施“镇园合一”管理体制改革,北园“四纵四横”和南园“三纵三横”道路框架基本形成,连接南、北园的跨仪扬河大桥顺利合龙,创富工场一期4.5万平方米研发办公用房投入使用,创成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维扬经济开发区甘泉新区10平方公里启动区框架基本拉开,生态科技园一期5万平方米研发办公用房全面封顶,创成省生态工业园区。北山功能区2009年市政府批准建设,3.3平方公里核心区全面启动。市级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正有效推进。蜀冈生态新区润扬路西延、蜀冈路南延工程基本竣工,建成十里蜀冈绿化长廊。扬州公铁水物流集聚区稳步建设,创成省重点物流基地。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经济质效同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2011年实现全部工业产值12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93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5倍、2.6倍。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主导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以上,被评为省机械装备制造之都。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健康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区亿元以上企业达221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8家。28家企业入库税收超千万元,其中6家企业税收过5000万元,2家企业过亿元。鼓励引导外贸企业打造自有品牌,扩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原维扬区创成省玩具出口基地,原邗江区创成省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出口基地。建筑业发展取得突破,四年累计获国优工程11项,创国家级工法[1]3个,2011年实现产值293亿元,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强区”。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6亿元,是2007年的3.6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5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1亿元,是2007年的2.6倍。建成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7个,其中邗江创业服务中心、工艺坊创成省级集聚区。邗江中路、江阳西路、四望亭路等特色街区基本形成,成功引进
特易购、
麦德龙、沃尔玛等世界零售企业前十强。五亭龙玩具城、国际汽车城等专业市场发展迅速。国药控股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扬州粮食加工储运中心、奔驰零配件配送基地等物流项目建成运营。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突破,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甘泉影视产业园创成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在全市率先组建村镇银行,
华夏银行、
交通银行、浦发银行、
兴业银行等市级银行总部先后入驻。瓜洲国际旅游度假区太阳岛、国际露营地等项目建成营业,
汇金玄武饭店、金陵大饭店创成五星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