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巴尔普尔龙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化石

化石是由查尔斯·马特里发现于印度的拉米塔组(Lameta Formation),地质年代相当于白垩纪晚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化石只有两个部分末端尾椎,分别被列为GSI K27/614、GSI K20/612综模标本。之后发现第三个标本(编号GSI K27/599),是个末端尾椎。

命名

在1932年,德国古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冯·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将化石进行命名,其名字的意思是“贾巴尔普尔的”,以化石发现处为名。

模式种

模式种是细贾巴尔普尔龙(J. tenuis),是在1933年由弗雷德里克·冯·休尼及查尔斯·马特里(Charles Alfred Matley)描述、命名的,种名在拉丁文意为“修长的”。贾巴尔普尔龙是种小型掠食动物,身长被估计约1.2米长,臀部约0.5米长,体重相当轻。

分类

贾巴尔普尔龙最初被分类在虚骨龙科中,类似相同地层发现虚骨形龙,但体型较为小型。近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难以归类,因此列为兽脚亚目的分类未定属,目前状态为疑名。贾巴尔普尔龙有可能是属于角鼻龙下目。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