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豆(汉语文字)

豆(拼音:dòu)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古代的一种下有高圈足的盛食物的食器。豆是一种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一般用陶制,也有青铜或木制的,用青铜制的,用作祭祀礼器。又用作古代容量单位。秦后假借“菽”(《说文》作“尗”),表示豆类植物及其籽实,这一假借义成为“豆”字在后代的主要意义。 [2] 豆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152 [3] 。用“豆”作意符的字,有的指豆类作物,如:豇、豉、豌;有的指食器,如:登、丰(豐)。 (基本信息主要来源:《新华写字字典 第2版》 [4] 、汉典网 [5] )

豆(豆科大豆属植物)

豆(学名:Glycine max (Linn.) Merr.)是豆科大豆属植物,种子或荚果。豆类的正品有大豆、菜豆、绿豆、黄豆、蚕豆、红花菜豆、印度菜豆等。

豆(古代器皿)

豆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食器和礼器。大汶口遗址已有陶豆出土,流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豆(都江堰文庙藏品)

祭祀时盛放腌菜、肉酱类祭品的器皿。现收藏于都江堰文庙。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