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瓌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袁瓌 ,东晋教育家。字山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子袁乔、曾孙袁山松。累官至临川郡太守, 后为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曾上疏请建国学,得到晋成帝的赞成。咸康间, 建有太学。认为教育的作用,在“崇典训以弘远代,明礼乐以流后生,所以 导万物之性,畅为善之道也”。“《诗》、《书》,义之府;礼,乐,德之 则”(《晋书·袁瓌传》)。由于战乱,数十年来,使“儒林之教渐颓,庠 序之礼有阙,国学索然,坟籍莫启,有心之徒抱志无由”。建议朝廷应利用 战事之空隙,重建太学,招集学徒,置博士,“留心经籍,阐明学义,使讽 诵之音盈于京室”
《晋书》有传。
       东晋广泛推行儒学教育,是在晋成帝时国子祭酒袁瓌上书之后才真正开始的。陈郡阳夏人袁瓌是三国魏郎中令袁涣的曾孙。晋成帝时,他有感于“时屡丧乱,礼教陵迟”的现状,上书晋成帝,主张重开国学:     臣闻先王之教也,崇典训以弘远代,明礼乐以流后生,所以导万物之性,畅为善之道也。……畴昔皇运陵替,丧乱屡臻,儒林之教渐颓,庠序之礼有阙,国学索然,坟籍莫启,有心之徒抱志无由。昔魏武帝身亲介胄,务在武功,犹尚废鞍览卷,投戈吟咏,况今陛下以圣明临朝,百官以虔恭莅事,朝野无虞,江外谧静,如之何泱泱之风漠然无闻,洋洋之美坠于圣世乎!古人有言:“《诗》、《书》义之府,《礼》、《乐》德之则。”实宜留心经籍,阐明学义,使讽诵之音盈于京室,味道之贤是则是咏,岂不盛哉!若得给其宅地,备其学徒,博士僚属粗有其官,则臣之愿也。     晋成帝对袁瓌的建议十分赞赏,颁诏在各级学校开设以《易》、《诗》、《书》、《礼》、《乐》为主的国学。以儒学为主的国学在江南推行,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值得格外注意的事情,而袁瓌功最是不可没。史家对袁瓌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国学之兴,自瓌始也”。 ——《南渡中原士族对东晋文化的历史贡献》(《中州学刊》2008年第六期)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