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触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词目:蛮触
拼音:mán chù
解释: 比喻因小事争吵的双方。

详细释义

典源

庄子集释》卷八下〈杂篇·则阳〉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唐·成玄英疏:「蜗之两角,二国存焉。蛮氏触氏,频相战争,杀伤既其不少,进退亦复淹时。此起譬也。」

译文

惠子知道了,引见戴晋人。戴晋人对魏王说:“有叫蜗牛的小动物,国君知道吗?”魏王说:“知道。”戴晋人说:“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名字叫触氏,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名字叫蛮氏,正相互为争夺土地而打仗,倒下的尸体数也数不清,追赶打败的一方花去整整十五天方才撤兵而回。”魏王说:“咦,那都是虚妄的言论吧?”戴晋人说:“让我为你证实这些话。你认为四方与上下有尽头吗?”魏王说“没有止境。”戴晋人说:“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无穷的境域里遨游,却又返身于人迹所至的狭小的生活范围,这狭小的生活范围处在无穷的境域里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样吧?”魏王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至的狭小范围内有一个魏国,在魏国中有一个大梁城,在大梁城里有你魏王。大王与那蛮氏相比,有区别吗?”魏王回答说:“没有。”戴晋人辞别而去,魏王心中不畅怅然若有所失。

释义

有建立在蜗牛角上的国家,右角上的叫蛮氏 ,左角上的叫触氏 ,双方常为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以“蛮触”比喻因小事争吵的双方。

同源典故

两蜗角 左处右蛮 征蛮 战蜗 战蜗角 斗蛮触 蜗名 蜗左角 蜗争 蜗牛角 蜗角 蜗角名 蜗角战 蜗角虚名 蜗角斗争 蛮争触战 蛮触 蛮触交争 蛮触斗 蛮触争 角上蛮触 触蛮交战 触蛮斗

示例

1、宋 ·苏轼《跋王晋卿所藏莲华经》:“乃知蜗牛之角,可以战 蛮触。”
2、宋 ·苏轼《九日次定国韵》诗:“不知 蛮触事,自有两国忧。”
3、宋 ·辛弃疾《鹧鸪天 ·睡起即事》词:“名利处,战争多,门前 蛮触日干戈。”
4、元 赵孟頫 《苏武慢》词:“细看来聚蚁功名,战蜗事业,毕竟又成何济!”
5、唐 白居易《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6,宋辛弃疾《哨遍·秋水观》词:“蜗角鬭争,左触右蛮 ,一战连千里。”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