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老鹳草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别名及异名

异名:Geranium pratense var. affine (Ledeb.) Huang et L. R. Xu Geranium transbaicalicum Serg. Geranium affine Ledeb.
别名:草原老鹳草,草甸老观草,草甸老鹳草,红根草,培拉音-西木德格来,塔拉音-西木德格来

科学分类系统

生物 Vitae [三域系统]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统]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统]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传统系统]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统]
蔷薇亚纲 Rosidae [Cronquist系统]
牻牛儿苗目 Geraniales [Cronquist系统]
牻牛儿苗科 Geraniaceae [Cronquist系统]
老鹳草属 Geranium [Cronquist系统的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林生组 Geranium Sect. Geranium [Cronquist系统的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草地老鹳草 Geranium pratense [Cronquist系统的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植物形态

草原老鹳草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 根状茎短而直立,生有一簇肥厚肉质粗粮,长6~10厘米。
茎直立,略有白柔毛,向上分枝,枝上有开展的密腺毛。
叶讨生,肾状圆形,直径2.5~6厘米,7深裂,裂片倒卵状楔形,上部深羽裂或羽状缺裂,上面略有短伏毛,下面叶脉上有疏柔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有长柄,3~4倍于叶片,聚伞花序顶生,柄长2~5(~10)厘米,生2花;花柄长1~3厘米,有白色开展的密腺毛;萼片有同样的腺毛;花瓣蓝紫色,长过萼片1.5倍。
蒴果长约8厘米。

生长分布

生于草原、林缘。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

药用价值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抗菌作用:鲜叶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沙雷氏菌等有中等强度的抗菌作用,对真菌无效。本种提出的生物碱、蒽甙和黄酮甙等各部分用纸片法作抑菌试验,只有黄酮甙部分对痢疾杆茵有抑制作用。除去鞣质的草原老鹳草干粉,配成20%水溶液对被试的福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草原老鹳草针剂黄酮甙浓度为50mg/ml时对各型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对下株菌痢患者分离的痢疾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根茎含鞣质,其中能被乳清蛋白沉淀的鞣质为11.9%,多酚21%。
上述成分中有没食子酸、左旋表儿茶精、右旋儿茶精、诃黎勒酸、6-没食子酰葡萄糖、并没食子酸和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等。
根含鞣质19~34%,叶含12~20%。

功效分类

收涩药 涩肠止泻药

药理作用

新鲜叶的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沙雷氏菌等有中等度的抗菌作用,而对真菌无效。

功用主治

治菌痢。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菌痢用红根草1两,甘草3钱,加水200毫升,煎至80~100毫升,每日3次分服。
儿童半量。
亦可加工成糖衣片服用。
7天为一疗程。
临床以煎剂治疗187例,痊愈(症状消失,每日大便在2次以下、外观正常,大便镜检每个高倍视野白细胞不超过3个或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92例(67.2%),好转33例(24%),无效12例(8.8%)。
用片剂观察30例,痊愈27例,无效3例。
本组病例发热平均于2.8天消失,腹痛、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分别于2.8天、2.4天、3天消失,大便性状、次数、镜检红白细胞分别于4天、2.5天、3.6天恢复正常,细菌培养24例阳性患者,一疗程后复查,20例转阴。
治后对12例进行1~3个月的随访观察,未见复发;细菌学复查,10例阴性,2例带菌。
副作用:仅1例服药后有恶心、上腹部不适,于1天内消失。
此外,曾用红根草煎剂及片剂,治疗痢疾带菌者34例,于1~3疗程后大便培养均转阴;此后又对其中29例进行细菌学复查,结果有4例阳性,经分别用痢特灵(1例)和红根草治疗1~2疗程后转阴。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