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达1-2米,茎枝被柔毛。叶互生,圆心形,长5 -10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细圆锯齿,两面均密被星状柔毛;叶柄长3-12厘米,被星状细柔毛;托叶早落。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13厘米,被柔毛,近顶端具节;花萼杯状,密被短绒毛,裂片5,卵形,长约6毫米;花黄色,花瓣倒卵形,长约1厘米;雄蕊柱平滑无毛,心皮15-20,长1-1.5厘米,顶端平截,具扩展、被毛的长芒2,排列成轮状,密被软毛。蒴果半球形,直径约2厘米,长约1.2厘米,分果爿15-20,被粗毛,顶端具长芒2;种子肾形,褐色,被星状柔毛。花期7-8月。

植物形态

生长环境

常见于路旁、荒地和田野间。

分布范围

中国除青藏高原不产外,其他各省区均产,东北各地有栽培。分布于越南、印度、日本以及欧洲、北美洲等地区。

栽培技术

播种技术

茼麻无论旱地还是
水涝低湿地栽培都以适期早播为好。早播的幼苗可以延长麻株生长期、提高纤维产量及质量,并能躲过地蚕为害实现全苗,以及进行后续的整地工作。在低洼地种植时早播可减轻涝害,早播可使收获期也相应提早,这样有利于沤麻。
苘麻的播种可分为条播与撒播2种。播种量为11.25~30 kg/hm ,而尤以15~22.5 kg/hm 为宜。播种时撒播出苗不齐,易出笨麻(小麻),且田间管理较不方便,影响通风透光,增加病害,降低麻皮产量,故应改为条播,播种量为15~22.5 kg/hm 。播种量为15~22.5 kg/hn ,行距40~50cm,株距10cm,每公顷保苗在22.5万~30万株,播种深度以1.5~2.0cm为宜。合理密植能起到增产作用,各地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耕作技术等条件适当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早、中熟品种可比晚熟品种密,肥地或晚播可比瘦地或早播密。

田间管理

麻苗出土后。苗高5cm左右时应进行第1次问苗,拔出过高、过细、生长不良或有病虫害的植株。植株高10cm左右时,进行第2次间苗即定苗,定苗株距6~10cm。间苗时间与苘麻苗期中耕次数的多少对茼麻植株的生长有很大影响。结合第1次间苗,进行第1次中耕 除草,定苗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苗高50cm左右时进行第3次中耕 。问苗时间与苘麻苗期中耕次数的多少对苘麻植株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苘麻生育期间共追肥2~3次,定苗后茎秆进入迅速生长期。通过施
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苘麻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施足追肥,每公顷追肥用硫酸铵225~375kg。还要酌量施草木灰和过磷酸钙 。株高40~50cm时,每公顷追施标准氮肥300~375kg,钾肥75~150kg,沟施于行间。在多施基肥配合施用追肥的情况下,苘麻产量能显著增加,水涝地区应在雨季前早施追肥。苘麻麻叶应任其自然脱落,否则会降低纤维产量。
夏旱缺雨时要及时灌水。涝洼地要做好排涝工作,多风地区要注意培土,以防止麻株被风吹倒或碰伤折断。

防治病虫害

苘麻病害主要有斑点病、露菌病、胴枯病、立枯病等,应以综合防治为主,包括拔除病株、实行轮作、避免连作、选留无病种子、增施钾肥、生长期间喷波尔多液等。
苘麻害虫有小地老虎、切根虫、玉米螟、小造桥虫、麻天牛等,可采用堆草诱杀或黑光灯诱杀、清洁麻田、铲除杂草及药剂防治等方法除去 。
种子成熟前及时拔除田间杂草。敏感除草剂有2.4一滴、二甲四氯、百草敌、都尔、利谷隆、灭草猛、虎威、眼镜蛇、莠去津、西玛津、赛克津、阔叶枯、苯达松、广灭灵、百草枯、伴地农、都阿混剂、杜邦巨星、克阔乐、茅毒、绿黄隆、草净津、杀草净等。

收获与沤洗

收获时期的早晚与苘麻的产量及品质有密切关系 。多数麻株已结有3~5个蒴果,顶端仍在开花,茎下部叶片枯黄脱落,茎上部叶片也呈黄绿色时,即为收获期。如果收获期推迟,则其纤维粗硬,品质差,各地因条件不同,收获时间也不同。
收获时可采用拔割法或镰刀割法2种。拔割下来的麻株,晒1~2 d后打捆,麻叶已自然脱落,然后下水沤麻 。沤麻可在坑塘、河湾、道沟的水中进行,麻捆的排列依水源而异,深水、
死水区应采用麻捆根梢相互颠倒、麻排十字重叠5-6层的方法,浅水河水区用根梢颠倒一字形排列法。重叠2~3层。沤麻时间长短视水温高低而定,20~25℃时1周即可沤熟。由于苘麻根部纤维总量占全株纤维重6%~10%,连根拔起并带根沤麻可使根部皮层经沤制后呈绒根状态,纤维柔和细致,方便使用。沤麻时应随时检查麻株的沤熟程度,时间不宜过久。
留种的苘麻,应选生长整齐、植株高大、茎秆粗细均匀、分枝节位高、无病虫害的麻株,使其继续生长20~30d,待麻株上有7~8个蒴果成熟时,割倒晒干脱粒。应建立种子田,采取提纯复壮的方法繁育良种 。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该种的茎皮纤维色白,具光泽,可编织麻袋、搓绳索、编麻鞋等纺织材料。种子含油量约15-16%,供制皂、油漆和工业用润滑油;种子作药用称“冬葵子”。

药用价值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开窍。主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睾丸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痈疽肿毒。
附方
治痈疽肿毒:苘麻鲜叶和蜜捣敷。如漫肿无头者,取鲜叶和红糖捣敷,内服子实一枚,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