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14036
|
拉丁目名:
|
ARANEAE
|
中文目名:
|
蜘蛛目
|
拉丁亚目:
|
Metathelae
|
中文亚目:
|
新蛛亚目
|
中文科名:
|
卷叶蛛科
|
拉丁科名:
|
Dictynidae
|
中文亚科:
|
卷叶蛛亚科
|
拉丁亚科:
|
Dictyninae
|
中文属名:
|
卷叶蛛属
|
拉丁属名:
|
Dictyna
|
拉丁种名:
|
arundinacea
|
定名人:
|
(Linnaeus)
|
年代:
|
1758
|
中文名:
|
芦苇卷叶蛛
|
原始文献:
|
?
|
模式产地:
|
?
|
生境:
|
草丛和灌木丛
|
国内分布:
|
山西,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湖北,浙江,四川
|
国外分布:
|
全北区
|
资料来源:
|
冯钟琪,1990 P.35;陈孝恩 高君川,1990 P.27;陈樟福 张贞华,1991 P.42
|
雌蛛
体长2.30-3.00毫米;背甲深棕色,头部隆起,色泽较浅,呈黄褐色,中窝至眼域被有白色细毛。中窝、颈沟、放射沟明显。8眼中仅前中眼黑色,前后侧眼紧靠。胸板棕褐色具细毛。步足黄褐色,多毛,无轮纹。腹部背面淡棕色,密被灰、黑及褐包细毛,斑纹呈深棕色,前1/2部位之斑纹单一、颇粗,中间部位向内凹陷,后1/2部位为数列横向“山”字形斑,愈向后斑纹愈短,第一横列“山”形斑之两侧各向前侧斜行。腹部腹面中央灰褐色,两侧为黄褐色。纺器、筛器皆为褐色,筛器不横裂。
雄蛛
体长2毫米左右。螯肢短于头胸部,螯爪基部无突起,前齿堤在近螯爪基部有一个大突起,基部较为膨大。前齿堤3齿,第一齿位于近爪端,隔一段距离为第二、三齿;后齿堤4齿,第一、二齿间距大于其它各齿间距。卵袋:白色,呈球形,直径2.50-3.00毫米,高1.20-1.50毫米。每个卵袋内含卵10粒左右。
幼蛛
芦苇卷叶蛛的幼蛛蜕皮4-5次,有5-6个龄期,各龄期的主要特征是:一龄:体长0.50毫米,背甲宽0.21毫米。全体黄白色,无斑纹,腹背色较深。头部隆起,前中眼最大。二龄:体长0.62毫米,背甲宽0.27毫米。体红黄色,前中眼黑色余白色,前后侧眼基部相连,头部隆起部有一纵列白毛。三龄:体长1.20毫米,背甲宽0.38毫米。头部白毛列排列呈“ψ”形。中窝处有黄色斑,颈沟、放射沟明显。腹背有叶片状纵斑。四龄:体长1.40毫米,背甲宽0.47毫米。腹背叶状斑呈黑色,体棕色。雌蛛生殖厣显现,雄蛛触肢末端膨大。五龄:体长1.75毫米,背甲宽0.50毫米。背窝纵向较深,腹面斑纹同四龄。雌蛛生殖厣更加明显,雄蛛触肢末端膨大呈荷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