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迷路积水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临床表现

1.突发性旋转性眩晕,同时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反射症状。
2.耳鸣;起初为持续性低音调吹风声或流水声,久之转为高音调的蝉鸣声或气笛声。
3.耳聋:一般为单侧,偶呈双侧性,耳聋在眩晕发作时加重,间歇期好转,呈波动性。听力损害程度随发作次数而增加。
4.耳胀满感。
5.鼓膜正常,音叉试验一侧呈感音性聋。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常伴平衡障碍,恶心,重时呕吐。
无意识丧失。可见水平或水平旋转型眼震。至少发作两次以上才可做诊断依据。
2.至少一次纯音听力呈感音神经性聋,早期低频下降,听力波动,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可出现重振现象。
3.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眩晕发作前后多有变化。
4.耳胀满感。
5.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药物中毒性眩晕,突发性聋伴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引起的眩晕。
6.甘油试验,重振试验可呈阳性,有条件建议加ENG,EcochG及ABR检测为依据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一般采用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镇静剂),改善内耳微循环(血管扩张药),解除迷路积水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治疗,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症状缓解后应逐渐下床活动。
2.手术治疗:眩晕发作频繁、剧烈,保守治疗无效,耳鸣和耳聋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较多,一般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应慎重选用破坏性较小者。常用的有内淋巴引流术,迷路破坏术,耳蜗和前庭神经部分或完全切除术等。

用药原则

发作时以基本药物A为主。间歇期可服用维生素B1、B6、谷维素、ATP等。发作期有条件应做系统治疗,直至缓解。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