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国古代丝织物)
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发现保存完好的罗织物,大部分采用普通四经绞罗。但其中用于龙凤虎绣的地织物,经分析组织上稍有变化,即每一次绞转后增加两梭平纹,也就是三梭平织和一梭绞转相间隔排列。经丝的精练度好于纬丝,应是熟织的丝织品这种变异的四经绞罗,纬密增加,孔眼变小,很适宜用做刺绣的地。
河北满城、蒙古诺因乌拉、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有菱纹罗出土。其中以武威磨咀子所出最为精良,其经密每厘米144根,排列非常紧密,纹样显得格外突出。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和江陵凤凰山汉墓也有大量纹罗出土,其中又以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出土物更具代表性。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成幅纹罗有10余件,幅宽36-51厘米不等,一般每厘米经丝为100-120根、纬丝为35-40根。色彩上有朱红、青、烟色、白色。花样常见菱形图案,虚实两种上下对称横向排列,通幅分别排13-14个,布局严谨。这种菱形图案开关与俯视的耳杯相似,可能就是当时文献中所说的"七彩杯文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