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小檗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英文名
Angiospermae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纲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蔷薇目
目英文名
Rosales
科中文名
小蘖科
科拉丁名
Berberidaceae
属中文名
小蘖属
属拉丁名
Berberis
种中文名
细叶小檗
种拉丁名
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
种下等级
种下等级:b.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 var. biseminalis P. Y. Li
生境
生境: 河边沟旁, 林缘, 丘陵, 沙地, 山脚石地, 山坡, 山坡灌丛, 山坡路边
海拔下限
100
海拔上限
23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俄罗斯远东地区:乌苏里; 蒙古
国内分布
吉林省, 辽宁省, 内蒙自治区,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陕西省, 青海省, 山东省, 河南省, 重庆市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米。老枝灰黄色,幼枝紫褐色,生黑色疣点,具条棱;茎刺缺如或单一,有时三分叉,长4-9毫米。叶纸质,倒披针形至狭倒披针形,偶披针状匙形,长1.5-4厘米,宽5-10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具小尖头,基部渐狭,上面深绿色,中脉凹陷,背面淡绿色或灰绿色,中脉隆起,侧脉和网脉明显,两面无毛,叶缘平展,全缘,偶中上部边缘具数枚细小刺齿;近无柄。穗状总状花序具8-15朵花,长3-6厘米,包括总梗长1-2厘米,常下垂;花梗长3-6毫米,无毛;花黄色;苞片条形,长2-3毫米;小苞片2,披针形,长1.8-2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2毫米,宽1.3-1.5毫米,内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花瓣倒卵形或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锐裂,基部微部缩,略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2毫米,药隔先端不延伸,平截;胚珠通常单生,有时2枚。浆果长圆形,红色,长约9毫米,直径约4-5毫米,顶端无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2n=28。

生长分布

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河北。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有分布。

生长习性

生于山地灌丛、砾质地、草原化荒漠、山沟河岸或林下。海拔600-2300米。模式标本采自河北北部。

药用价值

根、根皮(三颗针):苦,寒。清热解毒,健胃。用于吐泻,消化不良,痢疾咳嗽胆囊炎,目赤,口疮,无名肿毒,湿疹,烧、烫伤,高血压症。

鉴别特征

细叶小檗与匙叶小檗Berberis vernae Schneid.十分近似,惟一不同在于细叶小檗的花瓣先端锐裂,而后者花瓣先端全缘。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