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开放式
所谓的外部开放式就是用于隐身的等离子体覆盖在飞行器体表上的,分局产生等离子体物质的来源不同又分为大气电离式和携带式两种。其中大气电离式就是采用各种激发方法,将飞行器外表面的大气产生的等离子体来吸收反射干扰雷达波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而携带式是自身携带易电离的气体
介质的容器,通过利用放电、微波等各种激发方式将工作气体在发生器内电离,然后将电离体释放到飞行器外面形成
等离子体层,从而达到隐身或者减阻目的。显然,这种发生器相对于大气放电形式具有耗能低,工作可靠,维护便利等优点,但需要携带容器等额外体积和重量。
采用外部开放式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被动隐身技术中隐身与气动之间的矛盾,可以不用牺牲飞机气动外形的前提下获得隐身能力。此外,利用外形包裹的
等离子体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飞机的飞行阻力。但是有利就会有弊,新技术不仅带来了新性能,也带来了新问题。
首先,要电离气体就对电源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气体电离需要超过万伏的高压而等离子体要覆盖整个飞行器的表面,必须有大功率电源才能产生足够量的低温等离子体,能耗太大,电源和燃料太重。因此要产生包覆整个飞行器的
等离子体层,似乎不太现实,只能用在个别重点强反射部位。携带式也是如此。要想覆盖飞行器表面,需要许多的等离子发生器,所需电源功率很高,发生器能否飞行还不得而知。因此实用性不强,当然,为了减轻结构重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采用含有
放射性同位素的吸波涂料,放射性同位素型吸波材料是以钚-210,锔-242,锶-90等放射性同位素为原料,其原理就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辐射的高能粒子,轰击周围空气分子,使目标表面外周围
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屏障,等离子密度随着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屏障,等离子密度随着空气与涂层表面的距离增加而使电密度下降,离子在这个条件下与雷达的
电磁波相互作用,对高于自己频段的电磁波产生绕射,散射,反射而造成雷达的测量误差。因此其特点的吸收频带宽,反射
衰减率高,使用寿命长。
另外,外部开放式等离子体流场本身就很难稳定,难以形成大面积均匀等离子体覆盖层,再加上飞机在空中不断变换姿态,大气中也存在各种气流,难以想象怎样才能在各种情况下保持等离子体云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以目前采用的磁约束的技术系统结构太重,能耗太大,不可行,而且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高电压或者高频微波对机载武器弹药也是极大的威胁,除此以外,等离子体不仅可以屏蔽对方的雷达波,己方的通讯,导航和火控系统发出的电磁波也会被一并屏蔽掉,如此一来,飞行器本身也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变成了聋子,瞎子,而最致命的缺点还是主动隐身技术本身,等离子体自身也向外界辐射大量的电磁波,容易被敌方采用被动雷达所探测而暴露自己,另外开式等离子体有强烈的可视和红外探测所发现,固应用前景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