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元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概念

益生元(prebiotics)是由格伦·吉布索(G. R. Gibsion)等(1995)提出,是指“不易消化的食物成分,它可以通过选择性地刺激结肠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细菌的生长或活性而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从而增进宿主健康”。这种受到激活的细菌应是天生具备有益作用的,如 双歧杆菌乳酸菌 [3]  
益生元( prebiotics)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少数菌落中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成功的益生元应是在通过上消化道时,大部分不被消化而能被 肠道菌群所发酵的。最重要的是它只是刺激有益菌群的生长,而不是有潜在致病性或腐败活性的有害细菌。 [4]  
最基本的益生元为 碳水化合物,但定义并不排除被用作益生元的非碳水化合物物质:理论上来讲,任何可以减少有害菌种,而有益于促进健康的菌种或活动的物质都可以叫作益生元。 [4]  
一般认为益生元是给益生菌提供“食物”,益生元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 [4]   益生元给益生菌提供“食物”,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大家所熟悉的双歧因子就是促进肠内双歧杆菌生长的益生元。 [2]   益生元与益生菌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但影响的方式完全不同,关键区别在于益生元作用于本已存在于肠内的菌群,而益生菌是外部添加的细菌。益生元以未经消化的形式进入胃肠道,通过降低pH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间接地促进胃肠道健康和营养素的吸收。在胃部强酸性的环境下,外来细菌的存活性会受到考验,因为只有活着进人胃肠道的有益菌才能发挥功效,有的益生菌株不能经受胃酸(强酸环境)和肠液(碱性环境)的腐蚀,而益生元不是生物,所以不存在存活率的问题。 [4]  
人们发现益生元只有30多年的时间。1983年日本人首次发现 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却能被肠道内细菌选择性利用的特性后,同年,明治药业就实现了功能性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1989年就出现了第一款含有益生元的饮料,并且迅速风靡日本。我国自1990年以来, 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功能性低聚糖相继开发生产。1997年,年产3 000 t纯度为50%液体低聚果糖生产线在云南投产,这是我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益生元产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以公众营养改善益生元项目启动为标志,我国的益生元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09年11月1日《低聚果糖》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益生元产品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标准的实施明确了低聚果糖的法律地位,规范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激发了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使用的热情,以低聚果糖为代表的益生元产品在我国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4]  

特性

人们为了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可以采取补充益生菌或补充益生元的方式,而益生菌存在着活力不容易保持(通过消化道时已被破坏掉)、在胃肠道定殖能力差、停留时间短等缺点。益生元克服了这些缺点,成为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剂的佼佼者。 [1]  
益生元是可以被选择性发酵而专一性地改善肠道中有益于宿主健康的菌群组成和活性的食物配料。 [5]   因此,益生元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
  • 在胃肠道的上部它既不能被水解,也不能被吸收; [5]  
  • 只能选择性地对大肠内有益菌(双歧杆菌等)进行刺激生长繁殖或激活代谢功能作用; [5]  
  • 能够提高肠内有益于健康的优势菌群的构成和数量; [5]  
  • 能起到增强宿主机体健康的作用。 [5]  

种类

益生元泛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有选择性地促进其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包括有功能性低聚糖类(如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等)、多糖类(现阶段所发现的微藻如螺旋藻、节旋藻等)、一些天然植物(如蔬菜、中草药、野生植物等)的提取物、蛋白质水解物、 多元醇等。功能性低聚糖是最常见的益生元。 [4]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