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生长素即 吲哚乙酸,分子式为C 10H 9NO 2,是最早发现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英文来源于希腊文auxein(生长)。 [1]   吲哚乙酸的纯品为白色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醚等有机溶剂。在光下易被氧化而变为玫瑰红色,生理活性也降低。植物体内的吲哚乙酸有呈自由状态的,也有呈结合(被束缚)状态的。后者多是酯的或肽的复合物。植物体内自由态吲哚乙酸的含量很低,每千克 鲜重约为1-100微克,因存在部位及组织种类而异,生长旺盛的组织或器官如生长点、花粉中的含量较多。
从色氨酸开始,其途径有5个。植物生长素存在于西葫芦中,存在于某些十字花科植物中,存在于番茄中。生长素的降解,最明显的是在光下很容易发生光氧化而被破坏。汤玉玮和J.邦纳于1947年发现植物组织中有些氧化酶能降解 吲哚乙酸,称为 吲哚乙酸氧化酶

研究历史

1880年 C.R.达尔文及其子在最后出版的著作《植物运动的本领》中阐明,禾本科的 加那利草的胚芽鞘被切去顶端就失去向光性响应能力。他的解释是:当幼苗从侧面受光时,顶端产生的影响向下传送,造成向光与背光两侧生长速度不同,从而引起向受光一侧的弯曲,因而切去顶端后就不呈现向光性响应。
1928年F.W.温特用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有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称之为生长素。它能扩散到琼胶小方块中,将所得小方块放回到切去顶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可以引起胚芽鞘向另一侧弯曲。而且弯曲度大致与所含促进生长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这个实验不但证明了促进生长物质的存在,而且创造了著名的测定生长素的“燕麦试法”。
1933年F.克格尔从人尿和酵母中分离出 吲哚乙酸,它在燕麦试法中能引起胚芽鞘弯曲以后,证明 吲哚乙酸即是生长素,普遍存在于各种 植物组织之中。 [4]  

生理作用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三者的最适浓度是茎>芽>根,大约分别为每升10E-5 摩尔、10E-8摩尔、10E-10摩尔。植物体内 吲哚乙酸的运转方向表现明显的极性,主要是由上而下。植物生长中抑制腋芽生长的 顶端优势,与吲哚乙酸的极性运输及分布有密切关系。生长素还有促进 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生根的作用。
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 乙烯的形成有关。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
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 细胞伸长、抑制根 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 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
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 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 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