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双溪记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基本信息

【名称】《游双溪记》
【年代】清代
【作者】姚鼐
【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游双溪记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⑵,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人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⑶,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人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人,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⑷,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作品注释

⑴双溪:位于今安徽桐城龙眠乡境内龙眠河与椒园小河汇流处,故称“双溪”。
⑵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即公元1775年。
⑶张太傅文端公:即清朝名相张英(1637~1708),桐城人,卒后谥号“文端”,赠太子太傅。
⑷仁皇帝:即康熙帝(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谥号“大清圣祖仁皇帝”。

作品简析

置身这优美的环境中,作者情不自禁地凭吊起乡人引为骄傲的前贤张英宰相。想当年,张英以自己的才干辅佐康熙帝,深受器重,退休归乡颐养天年,康熙帝亲赐“双溪”二字,优游自适,寄情山水。君臣遇会,谓为盛事。
文末,作者联系自己的思想、抱负抒发情怀,流露出对乡先辈遣风的无限钦慕之意。
全文不过三百来字,熔描绘景物、凭吊前贤、抒发感慨于一炉。篇幅虽短,情韵生动,充分体现出姚鼐散文记事明晰、文字雅洁,惜墨如金而又余味悠长的风格特点。

作者简介

姚鼐
(1731~1815)清代儒家学者,经学家、文学家,“桐城派”主要代表之一。安徽桐城人。字姬传、梦谷,其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公元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及第,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主持梅花、紫阳、敬敷诸书院讲席共40年。姚鼐继承同乡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 其文简洁清淡,纡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诸家中,最富有情韵,实际上是偏于“阴柔”之美。著有《惜抱轩全集》88卷,又有《法帖题跋》、《左传补注》、《国语补注》、《公羊传补注》、《縠梁传补注》、《九经说》、《老子章义》、《庄子章义》等。所辑文总集《古文辞类纂》、诗选集《五七言今体诗钞》,流传甚广。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