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清湾顶的西北,龙江下游左岸的福清县海口镇。福清湾是一个较小的海湾,东西宽9公里,南北长15公里。湾的北面为山地和丘陵,山高326.05米,西南面为河海冲积平原,湾顶的西北角为龙江入海口,湾口向东与海坛海峡相接。口门有屿头岛、吉钓岛,这两岛之间为海口港进入福清湾后的主要出海航道,出海后向东北可进入东洛列岛的西、南海域,向东南从苦屿的西侧可进入海坛海峡。交通,陆路距福清县城13公里,至宏路20公里与福厦公路相接;水路至平潭竹屿口25海里,至连江琯头52海里,至福州马尾港64海里。潮汐,本港潮型属正规半日潮港,平均潮差为4.41米,平均高潮位为4.66米(罗零,下同),平均低潮位为0.25米,平均海面为2.46米。
海口,曾有“小上海”之称。当公路未建造、陆运未畅通时,是全县的吞吐咽喉。“鹭江”、“加鳌”、“福利”、“中兴”、“福海”等客货轮都可直达港内。然后用木帆船溯龙江而上,把物资接运至融城利桥的水南码头。民国年间,海口港有5个码头。
民国4年(1915年)由巨商陈大成独资建造。码头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无论大潮小潮还是轮船木船,均可靠泊装卸物资,是福清县最早建造的一座新式码头。民国30年春被日本飞机炸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