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发周期
从油橄榄植株上越冬后残存的病枝和病叶容易分离获得病原菌分离菌在贝拉品种的新梢上喷雾接种可出现疮痂病的典型症状病梢率达100%嫩叶发病率为53%~68%气温16~18℃相对湿度84%~95%时病原菌潜育期为4~5天发病周期5~7天
生长良好的油橄榄
存留在植株上的病枯枝和病叶是翌年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来源嫩叶和果实的大量发病是当年病害流行的再次侵染来源病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主要是皮孔气孔等自然孔口果实经擦伤接种后3天即可出现病斑且发病率高
在四川油橄榄疮痂病的周年有两个发病集中期5月上旬林间新梢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高峰期春梢发病率可高达91%7月下旬至9月中旬病情不断下降另一高峰期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秋梢发病率又显著上升一年内林间病枯梢率高峰期也有两次6月初6月中旬至7月上旬枯梢率达70%左右另一次为9月下旬至10月
在周年中果实发病期从8月下旬开始9月至11月病情不断增长果病率达835%当果实成熟变为紫红色时最易感病叶片感病率低于果实感病率
发生条件
油橄榄疮痂的发生和发展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春季和秋季两个集中发病期内日平均温度在18~25℃之间相对湿度为80%~90%降雨频繁而集中在适宜病害发生的温度条件下降雨和相对湿度是促进病害发展的主要因素雨水是病原菌在林间传播的主要媒介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萌发和侵染过程至夏季气温上升日平均气温在24~29℃相对湿度仅为62%~82%高温干旱对病害的蔓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传播方式
病原菌还可通过插条接穗和苗木等繁殖体进行远距离传播
油橄榄各品种植株的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佛奥米扎等小果型品种抗病通常不发病或发病较轻大果型品种感病贝拉品种的枯梢和果病尤为突出